“保罗是如此的完美,保罗的生活也非常完美,我想,我们注定要羡慕他一辈子,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直到有一天,保罗在家里,用枪打爆了自己的头。”
保罗是王朔笔下一位近乎完美的男人,从穿着打扮到待人接物,无不真诚、得体、绅士,遇见他的所有人都很喜欢他,就在大家以为他会一直完美下去的时候,他却用一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所有人错愕不已。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他们长相俊美、家境良好,有一辈子花不完的财富,异性追求者众多,还成绩优秀,毕业于名校,在大公司拿着极高的薪水,但他们不喜欢炫耀,显得很真诚低调,他们的生活好像没什么挫折,即使有也不需要找人倾诉,就能自己轻松解决。
这样的人,让中下层出身的普通人感到又羡慕又嫉妒,年纪轻轻就到达了无数人奋斗的终点,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呢?
事实上,我们所羡慕的大V、大佬、名校高材生,往往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就像《一年一度喜剧大会》里郭耘奇表演的《黑夜里的脆弱》:平时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能微笑面对,但关上灯,眼前一黑,内心就变得脆弱不堪。
在十几年的咨询中,我发现,有很多成功人士从小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长大后也是社会的精英,爱人眼中的好丈夫好妻子,父母口中的好儿女,同事学习的榜样……却唯独在夜晚的时候惊慌失措、恼羞成怒,他们痛苦地嘶吼,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是黑夜有魔法让人变了模样,而是,如果一个人24小时阳光普照,生活中没有任何阴影,只有阳光,也是一种悲哀。
电影《楚门的世界》
一、什么是阳光/微笑型抑郁症
对一个心理工作者而言,在抑郁的诊断上,不会因为来访者表现得开朗、活泼而轻易作出判断。虽然每个来访者痛苦各异,但是阳光(微笑)抑郁者,因为习惯了隐藏情绪,识别他们要更困难。
那么,普通人如何识别身边的同事朋友或自己是否有这种问题呢?
首先一个显著的特征:工作为都市白领,或从事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行业,未成年人通常听话、懂事,对自己要求完美。
阳光抑郁者,有一种强行要求自己满足别人的观念,比如要大方、要礼貌、穿着要得体、要善良包容、要做一个好儿媳让婆婆满意……这些都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满足社会评价的需要,并认为这是应该的,观念根深蒂固。
他们在白天表现得微笑阳光,甚至自身利益受损时还是满脸微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然而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的。
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不仅没有让心情更好,反而因为刻意掩饰、压抑,使得压力比一般人更大,内耗严重,时间一长就积累了极深的痛苦。
总结为五点:
1.始终保持微笑、外表阳光开朗;
2.背地里情绪低落;
3.愉悦感缺失,曾经觉得有趣的,不再有趣了;
4.有强烈无助无望感,觉得别人无法了解自己;
5.躯体有伴随症状。如有睡眠障碍、思维变慢及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疲劳,排除疾病的情况下躯体不适,如胃部恶心或周身疼痛等。
以上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断断续续半年,就是阳光型抑郁者的典型状态,推荐有这些症状却无法通过睡眠和休息缓解的人,要及时就医。
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胡鑫宇自缢案件” 就是典型的例子。令心理工作者心碎的是,原本有很多拯救他的机会,但由于老师家长对微笑抑郁不了解,不能及时察觉孩子的抑郁和自杀倾向,以及孩子平时表现得懂事又积极,不让人操心,很会隐藏,最终酿成了悲剧。
总而言之,阳光/微笑型抑郁症患者们,一旦有天撑不住了,在崩溃的边缘徘徊,他们很可能悄无声息地自杀。
二、追求完美的孩子
2019年,台湾导演钟孟宏执导了一部家庭教育片《阳光普照》,在豆瓣获得8.6分。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很多家庭的写照,父母对成绩差、惹是生非的孩子不停打骂,同时也倾注了大半的注意力,对品学兼优的孩子从不管教,只是习惯了他的优秀,这也导致优秀的孩子感觉不被理解。
弟弟阿和,痞里痞气,成绩倒数,早恋,还因为打架被送进少管所管教三年,而哥哥阿豪白净阳光、成绩优异、礼貌听话,从来不让父母操心,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孩子,在某个夜晚选择了跳楼自杀……
离开前,阿豪曾说:“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大家都可以找到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电影《阳光普照》
阿豪的原型是2004年自杀的台湾作家袁哲生,如今还有胡鑫宇等很多人,悲剧总是让人叹息,但悲剧没法停止发生。
没有一个抑郁的孩子是“坏孩子”,他们都曾是天使一样的存在。
比如胡鑫宇,通过网络上的照片,普通人很难把他和抑郁症联系到一起。父母没有察觉他的异样也正常,这就是阳光型抑郁的可怕之处,极易隐藏。
胡鑫宇10岁时,妈妈离家打工赚钱,哥哥也去了福建,留下爸爸和他在家。爸爸不善言辞,胡鑫宇内心非常孤独,找不到亲人倾诉,又不想给家里添麻烦,只能压抑内心。胡鑫宇从小成就优异,还帮家里老人做饭干活儿,在同学眼中,他玩游戏,同学关系也不错,并不是典型的抑郁状态。
但对胡鑫宇本人而言,升入寄宿高中,地理考了倒数第一,其他学科也差强人意,我们可以从笔记中看出他很自责,习惯优秀的孩子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可现实是难以适应新环境,多重压力的叠加使他极其痛苦。
跟妈妈的三次通话都透露了自己的无助,想辍学回家等想法,但是被妈妈拒绝了。孩子放弃上学多数家长都会反对,更何况他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家长考虑孩子的前途没有接他回家,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追求完美的孩子往往习惯于伪装自己,使得家长没法及时体察到孩子的自杀倾向。而且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会觉得反常是因为叛逆。
于是,顶嘴烦躁(易激惹)是叛逆期,成绩下降(社会功能下降)是叛逆期,说不想念书(厌学)是叛逆期,谈起死亡厌世(自杀欲念)也是叛逆…… 一切反常的行为,在叛逆期的标签之下都理所应当,似乎叛逆期能消除家长对孩子的全部疑惑。
事实上,这些恰恰是心理异常的信号。上述一旦出现,即便孩子轻描淡写跟家长诉说,也都是在呼救,即便孩子平时嬉皮笑脸、同学关系好、阳光自信,都可能是伪装,这正是阳光型抑郁的可怕之处。
我们常常以为,学习好的孩子才追求完美,其实学习不好的孩子同样追求完美。这就好像,每个人都有拖延和心理内耗一样,所以需要家长对孩子的异常有敏锐的觉察。
同样身为家长,我也在孩子的教育上倍感艰难。现实的压力要我们承担,孩子的情绪也同样要我承担,作为家长会觉得身心俱疲,有时候自己也有情绪,没人来安慰,还得带着情绪去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个简单的错误都会引爆家长,即便再好的孩子,也无法满足内心藏着“野兽”的家长。
对很多家长而言,生活已经焦头烂额,无暇体察孩子的心理状态,要求家长学习心理知识来抵御孩子的心理问题,是不现实的。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家长要做到经常真诚道歉,多跟孩子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的道歉和努力的态度,同样能弥补心理知识匮乏导致的亲子关系信任危机。
电影《阳光普照》
三、如何摆脱?
如果觉察到自己或身边人有这种问题,首选还是找心理咨询师。如果不能,也有方法能提供帮助。分两个方面建议,一个是给青春期家长的建议,一个是给孩子自己。
孩子的家长
青春期也是危险期,孩子虽然有初步自立能力,看似让人放心,但这个时期才是最危险的。这时期孩子需要的关心不比幼儿少,容易烦躁,对待家长是一种“刺猬”状态,想要家长的关心,说出口的却是我能行……
这时家长只需要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也有过青春,不要担心孩子前途,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本身,而不是附加在孩子身上的工作、成绩、给自己养老上……这非常不容易,但是仔细一想,一个不留神,青春期的他很可能患上抑郁离我们远去,就没什么。
青春期的孩子学习习惯已经形成,作为学生的家长唠叨督促都无济于事,不如做一个智慧的家长,多经营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心,让孩子面对压力和痛苦的间歇,有家的温暖。
多去体谅孩子的辛苦,尤其是以前成绩优秀的孩子,要知道,一次考不好已经是他们的噩梦,更不能嘲笑他们懦弱、无能。坚强的内心不是靠嘲笑懦弱而形成的,而是靠积累的温暖和成功的经历形成的。
此外,家长也可以阅读未成年人防御抑郁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到孩子。
孩子自己
网络上有关于抑郁的心理量表,叫做SDS心理测量,自测后,会得到自己的抑郁水平。怀疑自己的网友们不妨试一试,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量表还需要配合其他量表使用,以说明成因是什么,配合心理咨询师的面诊会更准确。以下测试来源于网络:
PHQ9评估表
在过去的一周里, 你生活中以下症状出現的频率有多少?
评分:0-4 正常 ;5-7抑郁倾向;8-14轻度抑郁;15-21中度抑郁;22-27重度抑郁
如果评分为中度、重度抑郁,务必及时就医,因为有可能需要服药。
如果只是感受到自己压力大,希望预防或及时摆脱痛苦。不妨尝试:
1、 打破自己的微笑面具,做一天不开心的人;
2、 不要求完美,接受自己做不好,接受事情就是这样;
3、 尝试减肥的,或许减肥本身就是压力源,改善饮食,适当允许自己,毕竟有的时候进食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
4、 增加体育运动,出汗排毒虽然不科学,但是加速代谢,能促进分泌多种令人愉快的激素;
5、 写日记,帮助自己倾诉和宣泄情绪,但是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在结尾别忘了表扬自己,和去寻找困难中的优势,发现积极的地方;
6、 如果有悲伤情绪、压抑难以释放,不妨看看感人的电影,让眼泪有一个理由;或者抚摸小动物,伺候花草,看看鱼儿,望望天空……找到一个出口;
7、 做一些睡前仪式,比如拉好窗帘,香薰,沐浴,如果条件不允许,就订好闹钟,放弃手机,除了睡觉不干别的;早醒不要强迫自己继续睡,不妨索性起来干点儿让自己开心喜欢的事。
阳光型抑郁是一种危险的心理问题,警惕自己,也警惕自己在乎的人,是否有相关问题。一个看起来完美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因为背后一定是漏洞百出。
完美本就不存在,那是神迹。所以,真诚真实关心自己,热爱生活,保护自己,而不为了迎合别人,或让别人羡慕自己,以“神的姿态”,行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