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伦在《吐槽大会》中的这段话,当时有多少人觉得甜?即便二人已经离婚,但毋庸置疑,在二人婚姻中,王岳伦一直把自己放的很低。他们将自己的攻击性死死地压抑的,即使被打了一巴掌,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伸出另一边脸。顺从温和的背后却是不在意。 一如窦文涛《圆桌派》中说:讨好型人格有一类情况,代表着人生疲倦。这样讨好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情感淡漠。 对他们来说,最简单、最省事、最低成本的人际交往方式是:不得罪你,最好让你高兴,接着赶紧走开。 这一类“弱势群体”真正需要的其实不是赞扬、认可和喜爱,而是用处于低位的忍耐姿态来换取安全感。 比如郑爽和张恒上个综艺,热搜都是这样的:郑爽哄张恒;郑爽张恒吵架哭了;papi酱谈张恒冷暴力。 表面上看来,受害者总是吃亏受伤,让人心疼的那个人。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总之都是别人的错。只要对方改变,关系就会变好了。 总结起来,这三种“弱者模式”中,他们将自己放在弱小、无助、被动、只能忍受的位置,待在一段不断让自己受到伤害的关系中。 因为这种“强-弱”、“主动-被动”、“伤害-被伤害”的关系模式,往往是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果。用“弱”来获得照顾、掌控和安全感的人,大多在过往没有体验过全然被接纳的经历。 首先,他们学习到的不是平等合作,而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模式。 比如爸妈忽冷忽热,他们可能从小就得看人脸色行事,稍不注意会被骂。这就可能形成一种感觉:别人对我来说是不安全的,随时可能会伤害我。 长大后,他们在生活中也总是需要确认别人是否喜欢自己,生活地胆战心惊。 其次,他们可能偶然发现“弱”是很好用的一个工具,然后反复使用。 比如一些小孩只有在自己生病难受的时候,才可能获得爸妈的注意。他们会发现,强大优秀没有什么好处,换来的反而是爸妈的忽略,但弱小却会获得担心和照顾。 两者相比,当然是弱小更好,既不用付出太多努力,还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情感支持。 很喜欢《自卑与超越》的一句话:我们生存于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心理学上有个词:“弃儿情节”。意思是恐惧失去所依恋的对象,所以不管这个对象多么的糟糕,也无法离开他。他们没能体验过全然被接纳,没有被好好爱过,自然很难明白高质量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他们对好的关系没什么期待,因此只能停留在痛苦的关系中。 可是,论强弱的婚姻里,没有赢家。强弱的背后,实质上是依附。 弱者用依赖换取安全和控制,强者用被依赖来掩饰脆弱。双方都不过是在跟彼此的面具打交道。 哪一天,强者允许自己脆弱,弱者敢于直言不满,两人才能靠近彼此,走入真实的关系。 如果你在关系中也常常感到“悲伤”和“委屈”,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如果你认为自己总在忍耐受伤,总是弱小的那一方。 但你有没有想过,“弱小”的那个你或许根本不是真实的你,反而掩藏起了你内在的力量。试着告诉那个弱小的自己: “我不是弱者,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都要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
如果你没在深夜读过潘幸知
如果你不曾为爱痛哭过
谈何人世走一遭?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