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以课文为范例,以课堂生成为素材,分四个版块教学:观察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特点,让人物血肉丰满。
四个版块各自有所侧重,依次训练学生学会观察、选择运用材料、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合理表现一个特点的不同方面。全文4200+字,你也可以划到自己感兴趣的版块阅读。
情境创设
师:有句话这样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对合理的理解给予肯定,得出结论:
师:鬼是无形的东西,谁也没见过,所以怎么画都没人敢说不像。而人,大家都很熟悉,所以稍有一点不像人们都能看出来。
这句话有人用来比喻,人心难测,人心难画。大多时候是比喻凭空瞎说很容易,实实在在地干一番事业却需要真本事。
其实,站在写作的角度讲,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写人的方法,那是什么?
生:写人要写出特点。
第一版块 观察人物特点
师:怎样才能写出特点呢?
生:要把他的衣着外貌啥的仔细写一写(学生笑以至于没能回答下去)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笑呢?刚才这位同学回答的很积极,但是方法明显有问题。
生:不能从头到脚写个遍。
生:要有所选择,拣有特点的来写。
师:对,写人首先要会观察一个人的外貌衣着,五官长相,声音动作。其次,要选择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特点的地方写。
观察身边的同学或老师,写一段20字左右的话,表现你观察到的特点。
学生练习写作,老师走动观察。
师:我看同学们很多都迟迟不能下笔,有写的仍然是水汪汪的大眼睛,红扑扑的脸蛋。当然,我们刚上七年级,还不太会表现人物特点。我给大家示范一个吧。
刚才课前大家背诵古诗的时候,我看到听课的老师陆续从教室后门进来,其中有一个老师,轻轻推门,手上除了听课的书本之外,还掂了两个凳子。这个动作,能表现这位老师什么特点?
生: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
师:你们可能会说,老师呀,刚才我们在面向前背书,没法观察身后进来的老师的呀。那好,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每天我们排队出班的时候,他总是等所有人都走完后才最后一个离开,并不断地提醒最后走的同学要赶上前面的队伍。
生:某某某。
师:看,这可是我们熟悉的身边人呀。你们谁发现了呢?我刚才的描写,可以表现某某同学的什么特点?
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
师:好。我们抛开以前写人的套话、空话,用身边人的实际话语、动作来表现人物特点。
生:他平时沉默寡言,总是在同学们没有人敢举手的时候,他才举起了手,并且,回答问题声音洪亮。
师:刚才我看你一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向某某同学,看来特点很鲜明。你观察的很仔细。你想表达这位同学的什么特点?
生:聪明好学,大家都不会的,往往他能解答出来。
师:你还说到一个特点,你注意到没有?
生:沉默寡言。平时不怎么举手,只有别人不举手时他才举手。
师:好,又有一位同学举手。
生:老师衣着得体,走起路来总是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
师:看来这是写我哈,肩膀高低不一嘛。你想表现老师什么特点呢?
生:老师长期伏案写作,说明你勤奋努力。
师:那和我衣着得体有什么关系呢?我衣着不得体呀。今天我到学校了才发现,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天穿的裤子短了,管它呢,又不影响上课。你看,我就穿着这条裤子站在这里了。(学生笑)
生:平时老师衣着都很得体。
师:平时衣着得体也不能反映我勤奋努力呀?你看,刚才我们就说过,观察人物要全面,但是写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挑选最能表现你想表达的那个特点的地方来写,这样就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
另外,那别人怎么就能从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的样子读出来老师勤奋努力呢?
生:你之前给我们讲过是因为你平常写东西写得长了,右肩膀就高了。
师:可是别人没听过呀,怎样才能让别人也能体会到呢?
生:接下来我写写老师写作的具体事例。
师:你的思路太棒了!我们只观察,通过人物的衣着长相,举手投足,表现人物的特点显然是不行的,(生:字数都不够)我们还要用事例具体地表现。
第二版块 表现人物特点
师:我们知道,写人离不开事,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写作方法?
生:要围绕人物特点选择材料,就像刚才观察人物特点一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师:掌声!这就是学会知识的迁移,融会贯通。其实,事例同样需要我们用心地去观察体验,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提醒同学们,我想写一个人,我听到的有关他的事情,可以用不?说说你的理解 。
生:不行。耳听为虚,道听途说的没有依据。
生:我觉得完全可以,本来写作就有虚构的成分。
师:说的也有道理。可是我听来的事例实在太好了,太能体现我要写的这个人的特点了,我实在舍不得丢弃,怎么处理这样的材料更好呢?能不能从你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到这样处理材料的例子来?
学生有的思索,有的翻书。
生:《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先写听吕叔湘先生说,在叶圣陶先生家里看到过他修改文章描标点符号的事,这是听来的,接着写亲身经历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经历。
师:非常棒,对课文很熟悉。大家可以翻到这一段,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听到的事,说明传的面广,事情很典型。再用亲身经历的相似的事情进行证实,听说的也具有真实性了。
师:分析的很精彩。
生:虚实结合,更能突出人物特点。
师:有道理。
生:听说的事情写进作文,可以让选材范围更广泛。
师:确实是这样。好,同学们的回答已经把如何运用听到的事例以及这样写的效果,都分析的很清楚了,以后在写人的时候,我们又拓宽了选材的范围。
第三版块 突出人物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听说的事例时,说到虚实结合,其实这是写人常用的表现手法。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最好用学过的课文,大家都熟悉,交流更方便。
生:对比写人。《邓稼先》里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突出邓稼先的质朴和奉献精神。
师:有眼光。
生:我知道欲扬先抑的写法,哪篇课文想不起来了。(笑)
师:确实是写人常用的方法。谁能想起来学过的课文要用这个表现手法的?
生:《藤野先生》,先写藤野先生穿衣模糊,真正到学习他的课了,却是认真仔细一丝不苟,让人才明白,他是太用心在工作上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
师:你连八年级的课文都读过了,实在太厉害了。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借来读,很感人的一篇文章。
生:老师还给我们讲过《口技》的课文内容,用听众的反应来写表演者的技艺高超,是侧面描写的方法。
师:看来多读书还是很有用的对吧。这个表现手法也很棒!我给大家也讲一个。《三国演义》中鞭打督邮的是张飞,事实上是刘备干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张飞行侠仗义性格粗鲁暴燥,更符合他的做事风格。
生:如果遵照事实来写,就破坏了刘备善良仁义的形象。
师:你看,大作家都可以把一个人做的事移到别的人身上,我们管这种写法叫作——
生:移花接木。
师:你太了不起了!将来很有可能就是一位大作家。
师:好了,我们来看看,写人可以用哪些表现手法让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生:欲扬先抑。对比描写。侧面描写。移花接木。
师:还有我们前面讲过的听来的材料,也算一个。
生:虚实结合。
师:好,我们也来练一练,用一两件事来写一个人,运用以上某一表现手法突出其性格特点。写好就可以举手了。
生:我们这一节是连堂作文课,仍然是很精彩的。教室后门打开又合上的声音把我从思考老师的问题中拉出来。原来是第一节课结束了,有一位老师应该是有课,搬着凳子走了。可能是她太匆忙,也可能是搬着凳子不方便关门吧,凳子磕到门的声音,不只让我一个人回头看。也正是回头看的一瞬间,我又看到另一个老师,猫着腰,踮着脚,轻轻地打开门,一声不响地离开。她开门关门都很小心,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来。
师:掌声!真的太棒了!很快学会了观察身边的发生的事情,并且也能为老师着想。他用到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生:对比。为他人着想,关爱学生。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尊重他人,细心认真。
师:好,又有一位同学举手。
生:又是一个大课间,同学们长跑之间个个都累得气喘吁吁,而他不但一直保持在队伍的最前面,并且当大家个个都累得不想动弹时,他又拿起跳绳开始练习起来。
师:你想突出这位跑在最前面的同学对吧?你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他的什么特点呢?
生:我把他和所有同学对比着写,突出他的刻苦锻炼。
师:哦。大家觉得怎么样?有没有觉得需要修改的地方呢?积极锻炼倒是感觉到了,我怎么觉得他原本就很有优势,没觉得他很累呢?
生:要写出他也累,甚至更累,但是却没有停下来,而是跑完之后立即练习跳绳。
师:对,这样你笔下的他刻苦锻炼的特点就突出了。好,又一位举手的。
生:他在我们吃饭时,问我们喜欢吃哪个菜;在我们早读时,为班级打扫卫生;在我们听课时,他又从教室后门悄悄走进来,纠正我们的坐姿,提醒我们认真听讲。
师:这是写我的吗?(学生笑着齐答,是——)可是,我没看到表现手法的使用呀。这是想突出我的什么特点?
生:关心我们的学习。
师:不对,问你们喜欢吃什么菜,也是学习吗?
生: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
师:那纠正坐姿呢?
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师:我还真没少为你们操心啊!(学生笑),写得再多,我觉得如果没有表现手法,也最多是1+1=2,表现手法的运用,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大家看,如果真要夸我,怎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生:欲扬先抑。先写你的严厉,再定你对我们的关心。
师:这个想法不错。
生:对比着写,和其他老师对比。
师:这样写好吗?不怕其他老师生气?
生:和以前的老师对比着写。(学生笑)
师:也是一个好办法。
第四版块 人物血肉丰满
师:刚才我注意到大家说,要写我对你们的严厉和关爱,倒让我想起了写人的最后一步。
写人的特点,不能是单一的,只写一个方面,怎么看都觉得单薄。要让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活起来,就我们中学生平时的作文来说,至少要写一个特点的两个方面。
你比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就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不同身份的特点写得各具特点。还有我们刚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就分别突出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自己严的两个方面。大家想想看,如果写身边的同学、老师、爸妈,可以写他们同时具有的哪些特点呢?
生:妈妈对我的大方和对自己的小气。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
生:同学买书的大方和吃零食的小气。
师:看来是受到上一位同学的启发。还有吗?
生:有一位同学,平时说话随和,从不喜欢和别人争论,但是课堂上讨论问题却从来都是据理力争。
师:这个思路角度新颖!
生:我的爸爸,在爷爷奶奶面前从来都是言听计从,在妈妈面前却是说一不二。(学生笑)
师:小心回去不让你吃饭。(大家都笑了起来)你想表现爸爸的什么特点呢?
生:没想好。
师: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讨论吧。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只作为练习写作。好,大家一起回顾下这次写作练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顾所学,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