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从“天宫”入梦到“梦圆航天”,中国人将在太空住上“三室两厅”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作者:姜雨薇

  中新社海南文昌10月31日电 题:从“天宫”入梦到“梦圆航天”,中国人将在太空住上“三室两厅”

  作者 马帅莎

  10月31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梦天实验舱搭乘“量身定制”的“座驾”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开启太空之旅,中国空间站将迎来“T”字基本构型最后一个舱体。

  待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以后,“太空之家”将升至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神舟飞船以及天舟飞船组成的“三室两厅”。

  当北方大风降温雨雪“齐上阵”时,10月底的海南文昌仍是一片葱绿,温暖湿润。从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路边,还可以看到点缀在草丛中的小野花。

  这条长达2.8公里的火箭转运路名叫“问天路”。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正是沿着这条路,从总装测设厂房“走”向太空之旅的出发地。此次发射是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以来的第20次发射任务。“问天路”边的“问天树”上挂着历次任务的标牌。为了此次任务,路边立起了“梦圆航天”的新地标,呼应“梦天”之名。

  正如“问天”一样,中国航天许多“浪漫”名字都富含文化意蕴,包含古人对遨游太空的畅想,“梦天”亦是如此。“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唐代诗人李贺曾在诗作《梦天》中这样描绘梦游月宫、下望人间的奇特想象。

  早在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回家”之前,航天员王亚平就曾以“天地合作”的方式演绎过《梦天》诗篇,用古筝的悠扬琴声传达古人对“天宫”的神往。如今,“飞天”早已不是梦境,此次“梦天”奔赴“天宫”,亦是“梦圆航天”的又一历史时刻。

  “人类渴望的宇宙航行的时代真正开始了。”“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生前如是说。当天恰逢钱学森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从2003年首叩太空到2009年,每位中国航天员凯旋,都会看望钱老。在这一天打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的收官之战,也是航天人对钱老特别的缅怀和致敬。

  15时37分,长征五号B遥四火箭在发射区准时起飞,护送“梦天”前往中国空间站。这是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迎来的第二个航天器。为了迎接新“访客”的到来,空间站组合体提前进行了180度掉头,转为倒飞状态,以实现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实施后向交会对接,也就是与天和核心舱前向对接口实施对接。

  不同于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作为航天员工作锻炼的场所,没有设置类似“天和”“问天”的睡眠区和卫生区,但配置了13个标准载荷机柜,是三舱中支持载荷能力最强的舱段。

  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可支持流体物理、材料科学、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试验项目,堪称“天宫”“梦工场”,里面不仅有全球首台空间光钟、制备材料的“八卦炉”,航天员还可以看到悬浮的球形火焰,开展更多“天地间见差异”的新实验,以地面上不可能的方式进入量子力学的奇异世界。此外,“梦天”还可以像“打弹弓”一样在轨释放微小卫星。

  古时“天宫”入梦,如今梦圆“天宫”。从15立方米的天宫一号,到如今的空间站“三室两厅”,从在轨驻留到开展科学实验,中国人的“太空之家”不断“升级”,不仅越来越宽敞舒适,功能也更加全面。(完)

【编辑:姜雨薇】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