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
◎赵 倩 冉 天 实习记者 都 芃
秋风起,深秋至。全国各地的银杏叶开始“换装”,银杏树进入了最佳观赏期。但与银杏树打了多年交道的邓辉洪,却无暇欣赏这美景。
“要想让叶用银杏产出优质的银杏叶,那么在栽培管理上就需要适时采取截干、摘心、冠形调控等技术措施,从而达到矮化密植和丰产稳产目的。”在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茶坪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60余名银杏种植户正围坐在达州市科技特派团林业科研团队成员邓辉洪和刘瑜霞的身旁,仔细听他们讲解银杏标准化种植技术。
打造示范基地,掀起叶用银杏种植高潮
达州市开江县是四川省叶用银杏种植大县,这里独特的立地条件下产出的银杏叶黄酮和内脂含量高,深受药企青睐,银杏种植业已经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致富产业。
但在产业发展初期,层出不穷的难题曾一度让邓辉洪等科技特派员挠破了头。在推广种植初期,有种植户当着他们的面直言:“你们那些理论有什么用?我们当了一辈子农民,种树比你们懂,搞这个产业是富不起来的!”
农民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开江县林业科研所副所长,邓辉洪深知叶用银杏的产业价值,但也清楚叶用银杏种植技术难度高,对立地条件要求苛刻。此外,当地农民缺乏相关的种植经验。项目贸然上马,将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况且,大规模开展叶用银杏种植,不仅种植技术要过关,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实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不过,风险也意味着机遇。面对困难,邓辉洪和团队成员决定迎头而上。
为了消除农民的种植顾虑,2016年年初,在上级各科技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达州市开始建设开江县回龙镇乐园村千亩叶用银杏矮化密植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这也是四川省首批8个林业科技扶贫示范点之一。
为了建设好这一基地、给后续大规模推广叶用银杏种植积累经验,邓辉洪和团队成员每天早上6点就到达基地,一直工作至上午11点。他们每天在试验田至少要持续开展长达5个小时的实验数据采集,目的是准确获得第一手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基地内的标准化叶用银杏各方面指标均符合标准,并达到亩产2000斤,高出其他种植户500斤以上。
不少其他地区的种植大户闻讯前来学习经验,基地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学习者。更重要的是,随着基地的叶用银杏取得良好效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自发地加入叶用银杏种植队伍。银杏种植户的信心被逐渐树立起来,达州市掀起了发展叶用银杏种植产业的高潮。
消灭病虫害,帮助农民挽回经济损失
不过,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问题也开始出现。
由于规模化高密度种植,加之受四川东北地区春夏高温高湿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叶用银杏基地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灾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暗黑鳃金龟等为主的虫害。
起初,农民面对这些从未见过的局部突发病虫害时,既感到惊慌失措又抱有侥幸心理,由于未能及时处置,导致病虫蔓延,造成部分损失。
在得知银杏基地出现虫害后,邓辉洪和科技特派团成员立刻赶往现场,深入虫害发生区域进行多点调查。
在摸清情况后,团队成员迅速制定出了相关防治方案,决定采用以物理防治为主、以生物制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一方面在松土时拌入杀毒灭菌剂,将病原菌和害虫幼虫灭杀在危害发生前;另一方面在科技示范基地发现病虫感染株后,及时拔除感染株,并保持园区整洁。
此外,他们还指导农民采取太阳能灯光诱杀等无公害的处置方式,杀灭趋光性食叶害虫。实践证明,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了极佳效果,挽回经济损失累计300余万元。
重成果,更重推广。邓辉洪和科技特派团在开展叶用银杏种植相关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对低山、丘陵地矮化叶用银杏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凝练,制定了四川省首个叶用银杏栽培技术地方标准——《矮化叶用银杏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低山丘陵地叶用银杏优质高产的培育方法》。
在相关技术指导下,当地叶用银杏基地平均亩产量达3000斤,产值达4500元/亩,经济效益较之前增加50%。开江县全县叶用银杏基地增产超1000万元/年,在脱贫攻坚期间直接带动当地贫困户207户、667人顺利脱贫。
在邓辉洪等众多科技特派员的不懈努力下,银杏村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摇钱树”,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过上了好日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