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85岁退休教授捐资百万支持种质创新:“能为农业作点贡献,是我最自豪的事情”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作者:刘欢

  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12月8日电 (记者 许婧)“我在农业干了一辈子,能为农业作一点贡献,是我最自豪的事情。”85岁的全国劳模、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授赵则胜头发花白,但谈起农业,他掷地有声,满眼都是骄傲与自豪。

  赵则胜退休20年,始终心系三农事业,用心培养农科人才。就在本月,他向上海交大捐赠一百万元设立“赵则胜基金”,用以支持水稻种质创新研究,鼓励新时代农科学子学农爱农,知农为农,不断攻坚克难,突破创新。

赵则胜教授为农科学子在田间授课。 上海交大供图

  作为我国第一批到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赵则胜高中毕业来到广州市郊,带头兴办小型青年农场,积极改良当地萝卜、西红柿、黄瓜品种,获得“广州市建设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称号。

  三年的农村实践让赵则胜坚定了学农的志向,也意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他抓时间、补知识,1960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

  “国家培养了我那么多年,我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真正为农业作出一些贡献!”1964年,大学毕业的赵则胜放弃了北京科研院所的工作机会,主动要求分配到边远的贵州省兴义地区。这一干,就是15年。

赵则胜教授作客上海交大励志讲坛。 上海交大供图

  赵则胜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成功培育出两个优质的高产玉米新品种——“兴单一号”和“兴单4号”,将当地玉米单产提高近300%,累计推广种植面积30多万亩;他对当地品质较低的甘薯进行改良,使甘薯增产达40%,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切实改善了贵州兴义地区的农业发展。

  1979年,赵则胜调任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前身上海农学院继续农业研究工作。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心在上海进行特种稻的选育与开发,丰富上海市民的“米袋子”。他成功培育出上海第一个具有优质高产特性的特种稻米——“上农香糯”。据不完全统计,“上农香糯”先后推广种植十多万亩,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

  1992年12月,中国首届特种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百余位专家、学者对赵老的特种稻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一致推选他为中国特种稻研究与开发协会的首任会长。袁隆平院士曾与赵老就粮食培育问题亲切交流,肯定了赵老的研究成果,“我是让人们吃得饱,你是让人们吃得好啊”。赵则胜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支农扶贫为农服务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劳动模范”等,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赵则胜教授在工作中。 上海交大供图

  退休20年来,赵则胜依然改不掉奔走于田间地头的习惯,活跃在农业研究一线。他时常走进上海交大课堂,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向同学们讲授稻米文化和育种知识,共同体验水稻收获和稻米飘香;他毫不吝啬自己培育特种稻的经验和心得,时常邀请新时代农科学子前往金山基地实地实践,与学生共同学习、劳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稳接时代接力棒。

  “因为放弃很容易,但是再想捡回来就会很困难,所才一直坚持到现在。希望未来年轻人能够不断攻坚学术和产业化上的困难,通过产出成果让更多的人受益,希望这项事业在农生学院继续发展壮大!”赵则胜说。(完)

【编辑:刘欢】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