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云南普洱2月11日电 题:植物染“变身”文旅新业态 “添彩”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
作者 方磊 张芸源
在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的植物染坊,民间手艺人黄琳指导游客现场体验染布,随着温度的上升,丝巾上的色彩越来越明丽,植物染传统技艺在一次次染色、晾晒中变得鲜活,为“乡愁”旅程增添一抹亮丽色彩。
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是一个世居彝族、哈尼族、傣族的村落。“那柯里”原为傣族语言,译为小桥流水、沃土肥田、岁实年丰的理想人居之地。曾经的那柯里是普洱茶走向东南亚的“第一站”,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近年来,通过旅游景区打造,那柯里依托优美风光、茶马古道和茶马驿站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经济,成为“网红打卡地”和百姓创业新“洼地”,打响了以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民族风情文化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
图为植物染原料。 中共宁洱县委宣传部供图2013年,黄琳从成都来到那柯里村定居。从小就钟爱植物染的她在这里发现了惊喜。“我在那柯里进行了上百种植物染色打样,发现这里的红椿树、桑木等植物的染色效果在色牢度上表现非常好。”黄琳告诉记者,那柯里植物品种非常多,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对她而言是发展植物染事业的绝佳地方。
植物染也称草木染,是中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黄琳介绍,千种草木之色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化为天然染料,在麻、丝、棉等天然面料上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色彩。“采集千山草,染为万户衣。”其中,红花、茜草染出云霞红,菘蓝、木蓝染出天空蓝,栀子、姜黄染出阳光黄。
“植物染有趣的地方在于要多次尝试染料的温度浓度、染色次数,才能达到理想的色彩。即使是同一种染料,来自不同的产地也会染出不一样的色彩。”黄琳说。
图为植物染文创产品。 中共宁洱县委宣传部供图依托乡村旅游经济,黄琳在那柯里开了一个面向游客开放的植物染坊,提供植物染手工制作、创意设计等体验活动,引导游客将路边的野草、厨房里的水果皮、山里掉落的树叶等染出纯洁艳丽的色彩,既传达生态循环的环保理念,又让植物染技艺在体验中实现“活态传承”。
“传统植物染色蕴含了先民们的智慧,我想在传统的技术上不断创新,更好地将这项技艺传承与发扬。”身披蓝天白云,背靠世界万物,黄琳将浸染着山色、草色的织物变成衣裙、发带、玩偶,在茶马古道驿站点亮新的色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