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长江入赣第一镇”多措并举除“水患” 台企吃下“定心丸”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作者:张子怡

  齐齐哈尔新闻网九江4月1日电(记者 龙敏)江西九江瑞昌市码头镇被称为“长江入赣第一镇”,自古为长江通商古埠,素有“金城”之誉,经济比较发达。但享受长江水运发达红利的同时,每年夏天的水患持续困扰着码头镇。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媒体基层行”活动日前走进九江瑞昌市。瑞昌市码头镇镇长袁志锋告诉记者,2020年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码头镇严格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对梁公堤自然灾害和抗灾能力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健康检查”,已成功抵御了历史第二高(水位23.59米)的特大洪水灾害。

  位于码头镇的梁公堤全长5.5公里,是瑞昌市19.5公里长江岸线的重要防洪基础设施。资料记载,梁公堤是一座官督民修、民防、民管的长江河道堤防工程,建成以来先后发生5次溃决,1998年长江历史特大洪水(水位23.89米),大堤出现多处险情。

  袁志锋说,近年来,码头镇通过修堤筑坝和除险加固“两手抓”,进一步强化防洪堤坝管护水平和挡潮治涝能力,持续巩固和筑牢水安全防线。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强化了码头镇应急避灾能力,昔日被水患困扰的码头镇已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袁志锋介绍,该镇及时完善修订防汛应急预案,建有一个省级标准防汛物料池,常年储备块石5000立方米、碎石1万立方米;对5个哨所按每个哨所编织袋5500个、浪桩40根、铁锹6把、探水杆10根、编织布150米、土工布60平方米的标准备足备齐;组建了10支防洪抢险队和预备队共计800余人。

  同时,码头镇对重点堤段和历史发现过险情隐患的堤段,以及重点部位穿堤建筑物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排查,细化完善防汛综合风险图;分析现有避灾安置场所位置、可到达性、容纳能力,评估避灾安置场所布局的合理性以及服务能力,探索临时避灾场所与固定避灾安置场所相结合,实现全镇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率100%。

  码头镇结合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普查数据,融合“智慧监管”平台,探索“人防 物防 技防”有机衔接,构建自然灾害次生安全生产风险智能化防控体系。袁志锋说,完善防汛哨所视播一体监测系统,包括警戒摄像机、高倍数的红外球机及应急广播,在汛期可以实时监测水位、管涌、泡泉等情况,并纳入全市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可进行统一指挥调度;设置水文观测点,数据采集器具有自动记录、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存储、超限报警和数据通讯等功能,实现无人值守全天候自动测报;安装防雷系统,确保防汛值守人员安全;配备20架无人机,可在汛期执行巡堤查险、监测预警,以及为后方指挥提供现场影像的任务,确保安稳度汛。

  应急避灾能力持续提升,也更激活了码头镇发展的潜力。位于梁公堤不远的码头工业城,货车穿梭不止,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位于瑞昌码头工业园的江西亚东水泥公司,是目前江西最大的台资企业。江西亚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雨田告诉记者,往年,只要到了汛期,长江水位上涨,企业就面临着防汛的压力,尤其是担心江水倒灌引发内涝,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普查开展后,及时摸清了堤坝30根穿江管道。该公司围墙外有一处穿江管道,普查后弄清了穿江管道的出水点位,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汛期内涝问题,给企业发展吃下了“定心丸”。(完)

【编辑:张子怡】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