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崔白露 韩禹)2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日前赴藏参访的海外嘉宾,现场分享了此次西藏之旅的所见所闻。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法籍员工吉尔姆(Guibe Guillaume)在西藏工作。他回忆道:“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西藏对于我这样的绝大部分外国人来讲,其实是一片神秘未知的秘境,让人思绪畅想。”
直到踏入西藏,吉尔姆才发现,无论是偏僻村庄还是高山之巅,房屋都通了电,道路交通现代、安全、宽阔且平坦,为保护居民和家畜的安全,村口甚至还安装了测速雷达。
吉尔姆描述道,在海拔5200米高的地方,可以流畅地接收电子邮件,拨打电话;作为一名游客,从拉萨到达林芝可以乘坐快速且舒适的火车。西藏的现代化程度令他由衷赞叹,他也因此对西藏有了更真切、全面的认识。
来自美国的聂子瑞(Erik Nilsson)对西藏并不陌生。作为中国日报社文教部高级记者,他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中国的扶贫事业报道,足迹遍布中国各地。自2016年起,他三次穿越西藏,见证其七年来的发展变革,也深知西藏扶贫成就来之不易。“人民整体生活质量提高特别是扶贫方面取得的成就,是该地区人权事业的重大进步。”
长期潜心于中国研究的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马克林(Colin Mackerras)表示,西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非常好,包括语言、宗教、建筑、服饰和饮食等。此次参访中,他对独特的藏式艺术表演印象深刻。他特别分享了自己在拉萨观赏传统藏戏“阿吉拉姆”的经历。“我是在宾馆听到了非常优美的音乐,便出门观看。这场表演并不在行程安排之内。”在青海同仁附近的藏族村庄拜访朋友时,他又欣赏了当地寺庙举办的传统“羌姆”舞表演。
“现代化并未削弱传统,西藏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强化。”马克林总结道。
吉尔姆也认为,过去几十年里,西藏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文化遗产守护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记忆没有被遗忘,而是融入了发展的每个环节。在导游的介绍之下,我参观了无与伦比的博物馆,看到了展出的文物、历史文献和照片。关于这些记忆的博物馆随处可见,在医院和小村庄亦如此。”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西藏现代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也为世界带来积极意义和重要借鉴。
“当世界认识到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奇迹以及这对人类福祉的普遍意义时,许多人——特别是西方人——根本没有认识到中国对极端贫困的‘彻底胜利’是一种具体的人权进步,更不用说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权进步的里程碑。”在聂子瑞看来,西藏的减贫不仅促进了地区和中国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完)
【编辑: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