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8日电 (高志苗)从《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揭牌现场到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现场,施罗德投资集团首席财务官祁理德(Richard Keers)8日下午“一阵小跑”快速实现“空间转换”。
随着国内金融开放政策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加快布局中国市场。正在此间召开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也将主题聚焦于“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开放与合作的“金融强音”将为经济复苏带来怎样的“新动力”?
祁理德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国际资产管理公司,中国持续的金融改革开放会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催化剂,比如风险投资的跨境流动,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的扩大能为中国早期创新公司提供融资。另外,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的机制能培养本地创新,中国风投公司也开始对海外投资,通过积累海外的经验,他们能更加开放,更好评估中国年轻的创投企业。
施罗德投资集团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94年,施罗德投资集团在上海成立第一个中国内地代表处,由此开始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探索之旅。祁理德认为,2023年,施罗德基金设立与获批展业,标志着施罗德投资集团在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再迎里程碑式的发展机遇。
“开放合作是中国秉持的大局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告诉记者,陆家嘴论坛强调开放合作其实是表达了一种倡议,这是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合作的大门没法关上,尤其是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合作的大门不能关上,这对全球经济复苏也有帮助。”
张军解释,全球化最重要体现就是资本流动,这个资本既可以是长期生产性资本,也包括短期资本流动。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现在全球资本流动遇到了比较大的障碍,这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全球经济的复苏,首先金融要活跃起来,中国自己的经济复苏也需要金融的支持和引领。我们强调开放合作的声音应该要传播出去,因为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当中举足轻重。”张军说。
疫情前,每年都会来中国的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高树(Bruce Karsh)因参加陆家嘴论坛的机缘再度来华。他说:“中国持续开放是像我们这样的离岸公司推出新产品的关键,也能让中国国内投资者在海外投资不同类型的产品。加大双向开放是个良好的开端,未来希望可以更加深入。”
高树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他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高水平改革开放在促进外资投资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如,2022年,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被提高到12.28%,展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中国股票和债券可投资性也在过去几年中继续提升,先后被纳入全球知名指数,彰显了中国的金融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橡树是这些发展中的积极参与者。”高树指出,橡树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总额逾400亿元人民币。作为外资中最大的不良资产包投资人,“我们见证了中国金融业快速的改革开放,也受益于不断完善的监管和市场体系,同时从第一视角印证了中国强有力的法律体系,与我们所投资的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而言非常先进。这是我们持续投资中国的定心丸和原动力。”
“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论坛上如是说,“我们将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养老健康、资产管理等领域,欢迎经营稳健、资质优良的外资机构来华展业,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