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7月15日电 题:“Z世代”河南研学 展现浓郁“文博情怀”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暑期来临,中国各地的青少年研学体验活动热度高涨。连日来,文化资源丰富的河南,成为在华留学生、海外华裔青少年、台胞青年等进行研学的热门之地。中新社记者跟随采访发现,多个研学行、研习营里,“Z世代”群体都展现出浓郁的“文博情怀”。
今年夏天,“中国寻根之旅”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全国台联第二十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都将中原行的首站设在河南博物院。
在华裔青少年夏令营中,来自美国的王小马落地河南后,手里拿着一本《漫话国宝》,这是出发前父母给他备的“干货”。书中收录的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他如数家珍。
带着期待,王小马第一次走进河南博物院,在这里寻找书中的国宝,“镇院之宝”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就在其中,王小马对其烧制和刻花工艺颇感兴趣。同行的王子睿则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件文物的简介。
同样对汝瓷感兴趣的,还有来自台胞青年夏令营里的刘冠贤和刘人豪。他们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过北宋汝窑的青瓷无纹水仙盆和莲花式温碗,自那后,烧制考究的汝瓷便在他们内心挥之不去。得知河南已恢复汝窑工艺,他们希望有机会去看看。
今年7月,海外华裔青少年在河南博物院欣赏贾湖骨笛。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擅长长笛演奏的几名华裔青少年,在河南博物院里看到了期待已久的贾湖骨笛。他们曾听说,音乐家用七孔骨笛演奏过当代乐曲。“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用它演奏一曲。”来自比利时的张艺缘如是说。
“他们是有文博情怀的。”黄河科技学院教授毛旺东担任此次华裔青少年参观河南博物院的讲解。他说,参观期间,这群孩子提出了“四神兽之一的玄武为什么是‘蛇缠龟’的形象?为什么要造云纹铜禁?”等问题。
今年7月,台胞青年在河南博物院欣赏馆藏仰韶时期彩陶。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除此之外,60余名来自俄罗斯等国的大学生以及在郑州大学等高校学习的留学生,也在这个夏天走进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焦作。除学习中国功夫,营员们对中国太极拳博物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巴基斯坦籍留学生陈优就馆藏文物频频发问,希望在此弄清楚太极拳的诞生史。
文化体验一直是研学活动的主线。今年夏天,多个以“Z世代”为主要群体的研学活动,将文物、考古等文博元素融入到研学、研习中,“文博情怀”满满。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研究中心主任陈楠表示,将文化教育与研学旅行深度融合,通过文博元素的融入,创新了研学形式,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华夏儿女追根溯源的情怀,更提升了青少年的智力、情感和价值观等综合素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