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大同7月15日电 (杨静)第二届恒山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15日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举行。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表示,恒山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在种质、种植模式、加工仓储及品质评价等方面发力。
当日,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精深、成果颇丰的专家学者齐聚北岳恒山脚下,共话黄芪产业发展。专家学者结合中医药材种植、加工与开发和恒山黄芪产业发展给出建议,推动黄芪产业与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进行主题报告。 杨静 摄浑源恒山黄芪被誉为“正北芪”,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恒山脚下独特的生态环境为黄芪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浑源是名贵中药材黄芪的集中产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采刨加工史,因品质优良广受业内推崇。
浑源县县长赵昱清介绍,浑源现有宜芪面积39.5万亩,有芪面积28.1万亩,规范化种植23万亩,纯野生面积5万亩,6年生以上11万亩。当地获得“恒山黄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60多项,完成GAP认证;入选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名单;“人种天养,天种人护”,恒山黄芪独特的栽培系统被列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名单。
现场展出的恒山黄芪。 杨静 摄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张强提出,恒山黄芪产业的发展,要注重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强种质资源挖掘、保护与创新利用。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恒山黄芪主要生长于海拔2000多米的北岳恒山及其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清洁,土壤成土母质多为花岗片麻岩,增强了土壤的透气和透水性,利于黄芪根系生长和水分养分吸收。”张强说,要加强恒山黄芪的原产地种植保护、产地环境保护和产收保护。“加强产地环境的定位检测;防止畜禽养殖场的有机污染;严格规划企业选址,把控企业污染排放标准。”
参会嘉宾合影。 杨静 摄在生态种植方面,张强建议,要因地制宜开展仿野生栽培和野生栽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种植方式,以促进黄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开展黄芪种子种衣剂配方研究,促进种子萌发;开展恒山黄芪固氧菌接种及其与黄芪产量品质形成的关系研究等;开展恒山黄芪绿色防控研究。
“恒山黄芪产业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张强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孙志蓉表示,作为道地药材“正北芪”的原产地,浑源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特有的物种菌群孕育了条直、粉大、皮白、芯黄的恒山黄芪。
“做好中药产业,最根本是要挖掘道地药材的内涵。希望当地借助各方有利条件,把恒山黄芪产业做大做强,助推国家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孙志蓉说。
本次论坛由中共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山西农业大学指导,中共浑源县委、浑源县人民政府、大同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