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重庆7月20日电 题:“中国绿色生态马铃薯之乡”的国际合作
作者 张旭
“在重庆市巫溪县,中国和比利时在马铃薯上有20余年的合作,从民间到官方,从田间到实验室,各种形式都有。”国际马铃薯中心客座科学家车兴壁近日告诉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中国与比利时共护一片马铃薯,在种薯培育、马铃薯种植管理、产业发展、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在中国,马铃薯正在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重庆市巫溪县是“中国绿色生态马铃薯之乡”,虽山高坡陡,但立体地貌及气候适合马铃薯种植。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马铃薯新品种的培育。张旭 摄巫溪县尖山镇马铃薯种植大户孟林说,巫溪马铃薯在品种方面,尤其是供民众食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当地的“洋芋宴”是重庆“五大主题宴”之一,包含数十种以马铃薯为原料的菜肴,菜式、口味丰富,征服不少人的味蕾。
孟林称,以前马铃薯主要靠老品种持续种植,收成不高,“要看天吃饭”。专业人士称,这样的种植方式会导致品种的退化,容易暴发俗称“马铃薯瘟”的晚疫病,导致大规模减产乃至绝产。
图为培育马铃薯新品种的大棚。张旭 摄比利时种植马铃薯的历史悠久。比利时埃诺省的技术专家研制了一套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通过一套数据体系,基于马铃薯品种、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可以在疫病暴发以前,发布预警信息,提醒薯农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据悉,巫溪县和埃诺省在马铃薯上的合作始于1999年,也始于这套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近年来,重庆市巫溪县深化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埃诺省等的合作,继续大力引进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在该县27个主产乡镇建立35个气象监测站,覆盖种植面积约30万亩,为当地种植的马铃薯织好“保护网”。
图为马铃薯制作成的各种产品,包含薯片、面条、马铃薯酱等。张旭 摄在品种培育方面,巫溪县逐步完善并建立“原原种生产、原种繁育、良种扩繁”三级繁育体系,年产脱毒马铃薯良种试管苗2000万株、原原种5000万粒、原种1万吨、良种3万吨,成功打造重庆市首个独立繁育脱毒马铃薯良种的基地县。
此外,巫溪县从湖北、甘肃、内蒙古等地引进多个新品种,大力开展马铃薯新品种推广试验,升级改良马铃薯品种,成功筛选适合中国西南地区种植的早熟、中晚熟品种20余个,现已辐射周边10多个马铃薯主产区及川、陕、鄂、黔等地,累计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形成了“要良种找巫溪”的效应。
图为巫溪马铃薯的满墙荣誉。张旭 摄产业方面,在比利时,马铃薯被制作成土豆泥、薯片、薯条等,销往欧美国家。“在重庆巫溪,马铃薯已实现了从‘温饱薯’到‘脱贫薯’‘致富薯’的蜕变。”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艺师、生产部部长梁峰铭介绍说,这蜕变离不开中比的合作交流,促进了脱毒种薯的繁育推广应用、种植技术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们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互动性越来越强。”梁峰铭介绍,形式包括研讨会、实地考察学习等,官方和非官方的都有。在比利时,他深入农场、工厂、餐厅、超市等,感受当地的马铃薯产业、文化,获益颇多。同样,比利时的马铃薯专家也深入巫溪的乡镇、村落,在吃“洋芋宴”的时候,也会竖起大拇指。
图为重庆巫溪“全薯宴”展示。张旭 摄多方利好加持下,在重庆巫溪,马铃薯正逐渐成为该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常年播种面积35万亩,年产鲜薯52.5万吨,分别占全县粮食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9.7%、31.3%,年产值9.4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巫溪洋芋”已于2020年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清单。行业人士透露,未来,中国、比利时产业界还将在预制菜、薯条、土豆泥制作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