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本报北京7月24日电(记者杨舒)在24日召开的“黄河流域棉花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暨全国智慧农业技术交流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发布了最新智慧农业技术。该技术由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与传统植棉管理方式相比,可以降低棉花水肥管理用工成本80%以上,并实现棉花水肥精准化管理,提高棉花水肥利用率和产量。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生理岗位科学家、中棉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亚兵研究员介绍,针对当前我国棉花生产面临的用工烦琐、投入大、效益低的难题,中棉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主要包括作物长势和土壤环境自动监测、决策管理和水肥智能化控制等核心技术在内的智慧农业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作物管理决策技术、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三个部分。其中,作物管理决策技术基于作物长势和环境监测,结合作物生长需求以及生长模型实现管理决策;硬件设备包括自主研发的信息传感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以及远程控制设备;软件平台包括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云端管理平台和手机App。
利用该智慧农业技术,农民可以足不出户进行作物长势监测与浇水、施肥等一系列田间管理,实现“方寸之屏掌控万亩良田”。同时,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后台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和作物信息,结合作物模型对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分析诊断和科学决策,帮助用户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和远程智能控制。
记者了解到,这项技术由中棉所棉花智慧栽培团队完全自主研发,具有时效性好、成本低、易操作的优点,能满足现代农业对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和节本增效的集中诉求,农民使用成本约为市场上同类产品的20%~30%,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经济实惠、易于使用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该技术主要用于棉花生产管理,在河北南宫、江西九江、湖南常德、山东滨州及新疆喀什、石河子、沙雅、阿拉尔等地开展了大面积示范应用,可以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与传统管理相比,该技术可以节约用水20%,节省水肥用工成本80%以上,降低管理成本80~90元/亩。
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设施农业,在山东滨州、江西九江和河南安阳等地的温室大棚进行了示范应用。由此实现果园、大棚的实时环境和作物长势监测、水肥一体化、卷帘与放风、遮阳网自动开启等,可以节省大棚用工1万~2万元/棚/年,节水30%以上。此外,该技术配套的智能化控制设备和云端管理系统还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管理过程,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光明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