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株洲“厂BA”,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作者:李岩

  厂矿文化与“社会面”激情碰撞 “工力量”与烟火气同频共振

  株洲“厂BA”,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

  7月30日,万人齐唱“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响彻湖南株洲体育中心上方的夜空。

  12支职工篮球队,在大半个夏天与市民激情狂欢,被赞叹为制造名城的城市派对、企业派对、工人派对。“凡有人烟处,必有‘厂BA’。”株洲“厂BA”大赛执行组组长、天元区副区长亓艳波略带夸张地形容“厂BA”的火爆程度。

  从6月9日开赛至7月30日决赛,每个周末的3个夜晚,株洲城都会被这项名为“厂BA”篮球锦标赛的赛事准时“点燃”。50余天,44场比赛,株洲体育中心累计人流量超400万人,最高日人流量26万余人;按城区130多万的人口换算,每位市民至少到场打卡过3次。

  “把篮球场上的精神带到工作、生活中去。”如今,株洲人期待进一步破解连接“制造”与“幸福”的内在密码。

  厂矿文化的“文艺复兴”

  “一边看球,一边吃601冰棒,都是美好的记忆。”球场外的株洲工业记忆长廊,中车株机退休工人李甫元站在仿造的“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硬质合金厂(601厂)”大门前,思绪一下闪回20世纪80年代。

  1988年,株洲市职工篮球联赛,最后6秒钟,601厂队被株洲化工厂队储卫国一记三分球绝杀。“储卫国可以吹一辈子牛,他打比赛时,我们都是追着看的。” 徜徉在体育中心的许多如同李甫元一样的老一辈产业工人,青春激情被唤醒。

  现在,球场上拼抢的,许多都是他们的后代。

  “这不啻为株洲厂矿文化的‘文艺复兴’。”天元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董运喜说。赛事筹备之初,他带着市总工会的文件挨个到企业上门动员、拉队伍时就预见,“厂BA”会是厂矿文化出圈“社会面”的契机,“企业积极性极高”。

  在株洲,很少有家庭没人在厂矿工作、生活过。董运喜感慨:“厂,是株洲这座城的根骨。”

  株洲是新中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流汗拼搏,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300多个“第一”。几代产业工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也孕育了团结拼搏、勇于争先的厂矿文化。

  7月23日晚,“厂BA”半决赛。知名篮球解说员于嘉将一件12号球衣,现场赠送给时代新材队12号球员邓康毅,邓康毅转身帮父亲套在了身上。

  “父亲和外公都是株洲冶炼厂职工,外公也曾经身披12号球衣。”邓康毅颇为光荣地回忆,身高1.86米的外公,1958年第一批招工进株冶,被选为厂篮球队的中锋,同事都叫他“大个儿”。有场比赛,外公从罚球线附近往对面篮筐一扔,扔进一个绝杀。

  “小时候经常跟父母去现场看球赛。”邓康毅记得,那时没有什么网络直播、电视转播,甚至灯光都不是很亮,球场也是水泥的,但氛围特别好,“大人带着小孩,买把扇子,带个凳子,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

  “制造业不是冰冷的,工业文化的背后也充满了烟火气。”亓艳波谈及发起“厂BA”的初衷时说,“举办‘厂BA’,就是要对株洲工业精神、文化进行再传承、再唤醒,对株洲工业积淀进行再挖掘。”

  刻进人们内心深处的场景,通过“厂BA”重现、放大。容纳7000人的株洲体育中心篮球馆,把所有空间挖掘出来,勉强“挤”进来1万人。球馆外还有几万人簇拥着两块正在同步直播的巨型LED屏,场内场外加油呐喊,整座城市似乎都被同一种精神感染——如同体育中心上的标语描述:“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让职工成为制造和享受快乐的主角

  “株洲需要激情”——随着“厂BA”越发火爆,接受采访的株洲市党政领导和普通市民似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但没有人能准确说出谁是“厂BA”的创始者。

  天元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丹记得,第一次听到“厂BA”这个词,是“5月7日,晚上9时”。当晚正值周日,在一家茶馆,株洲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天元区委书记邬凌云召集包括亓艳波、吴丹在内的“13个脑袋”,开了个“碰头会”,议题是为“厂BA”落地定个“调”。

  邬凌云提出,要把举办“厂BA”当作一次城市IP的“突围”,更要让株洲市民在活动过程中收获快乐、得到实惠。

  让一座城通过篮球“同频共振”,将工业之城内蕴深厚的激情与快乐释放出来。“我们的头等大事,就想着怎样让株洲市民过一个不一样的周末。”“厂BA”举办方之一、湖南天易集团总经理文钢举说。

  这是群众的快乐而不是官方“卡拉OK”,要充满激情而非压抑沉闷,必须活跃新潮而非死板机械……吴丹翻着当天的笔记告诉记者。

  重塑和升华厂矿文化,其关键在根骨——产业工人,关键是要“取悦好职工,让株洲老百姓真快乐”。亓艳波介绍,活动全过程不邀请领导,不设领导座位,不安排领导讲话。

  这初心,与当年厂矿篮球鼎盛期的“氛围”无缝衔接,跨时空呼应。

  “‘厂BA’的主角始终是企业、是工人。”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李余粮说,“厂BA”启动后,株洲市总工会提出:开赛前要先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还要设劳模工匠助威团……

  这种硬核“力量”的加入,也使得因篮球而点燃的烟火气格外“带劲”——越来越多的“厂一代”“厂二代”“厂三代”,越来越多的机关干部、企业家、普通市民涌向体育中心。周边商场提供了2000个免费车位,公交公司增设了两条公交专线。环绕在体育中心周围的神农烟火巷、神农集市成为全市最热闹的美食聚集地,看球赛,喝啤酒,吃烧烤。“厂BA”比赛期间,体育中心近300家摊位,线下消费1000万元以上。

  “当城市发展的重心回到制造业,株洲就有了更饱满的生命活力。”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成为观众席的常客。天元区总工会副主席谭曦手机中,有好几张“球迷曹书记”的照片:穿着短裤,趿着人字拖鞋。

  以“咱们工人有力量”之名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株洲厂矿企业之间的篮球联赛到现在的‘厂BA’,大家拼搏的精神是没有变的。”“厂三代”球员邓康毅跟解说员于嘉侃侃而谈,“株洲有一种奋勇争先的火车头精神,其实跟我们在球场上是一样的。”

  边潇逸上大学时就是高科集团篮球队的“外援”。2017年大学毕业,他选择入职高科集团。每次比赛时,30余名亲友团成员到赛场加油助威,“像是小时候在厂里看家人打球的那种感觉。”

  脱下球衣,边潇逸是公司的招商主管,“我对外地客户说,来株洲看看‘厂BA’,看看这里的制造业,看看株洲名企‘杀’出来的精气神。”

  在株洲,一盏茶的工夫,可以把制造一台机车的上万个零件,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集齐。杨李所在的公司,就是造机车的“中车株机”。他是“厂二代”,体院毕业后进厂担任篮球队队长已经10年,公司30多支篮球队每年要“捉对比拼”,甚至还会在拜访客户、商务洽谈时带上篮球队。

  从传统工业城市蜕变为拥有湖南世界级产业集群“半壁江山”的制造名城,“‘厂BA’呈现了现代产业体系语境下产业联动之紧密、企业交流之频繁、产业工人之新精神。”李余粮谈及打造“厂BA”这一城市IP的内驱力时认为,厂矿文化和工业精神蕴含的情感、情怀和情绪,足以唤醒更多人对工业的激情和自豪感。

  岁月变迁,工业迭代。以“咱们工人有力量”之名相约,“厂BA”落幕第二天一早,李余粮接到湖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扬的电话:要把“厂BA”办成全省的活动,让厂矿文化激励全省产业工人攀登现代制造业高峰。(工人日报)

【编辑:李岩】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