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8月14日电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组织翻译了《福田赳夫传记》《福田赳夫传记》,该书中文译本将在今年10月出版发行。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近日在接受“日本头条”网专访时,围绕“《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启示、中日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的成就与未来”等话题,畅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福田赳夫传记》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展现了当时日本的内政外交,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相关方面研究的学术空白。”杨伯江介绍。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之时,日本时任首相正是福田赳夫。
据悉,《福田赳夫传记》由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组织翻译、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福田赳夫的儿子福田康夫将为此书的汉译本作序。
2008年,福田康夫担任首相时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自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51年来,包括上述两个文件在内的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奠定了中日关系的政治法律基础。
杨伯江介绍,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1978年双方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条约形式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这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法律程序的最终完成。在中日两国签署过的四份政治文件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唯一由两国立法机构批准通过的、法律位阶最高、份量最重的文件。
“条约确立了一系列核心原则,包括发展持久和平友好、使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等。它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条款,规范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若干准则。《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但守住了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的底线。条约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杨伯江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和精神仍适用于指导今天及未来的中日关系。
45年前,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除了基于国际战略层面的考量,还基于两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些赋予了条约突出的时代性特征与内在驱动力,符合两国乃至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根本利益。45年后的今天,中日关系面临的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双边关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被嵌入到多边关系网络架构当中。
“中日关系如何在重温、继承和约精神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最新情况,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的合作发展模式,需要中日双方继续共同作出努力。”杨伯江表示。(完)
【编辑:张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