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西宁9月6日电 题:青海果洛藏族女生“上音”初体验:“萌新”报到期待“追光”
作者 潘雨洁 周瑞辰子
只身站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校门口,瘦小的麻切仁措拖着沉重的行李,上海闷热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眼前是学长学姐们清澈的歌声和笑脸。
“这一刻的感觉有点复杂,”麻切仁措说,“很温暖、很感动,但又酸酸的。”
麻切仁措的家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下藏科乡的深山草滩上,她高中时就读的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是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州的三所学校之一。
2020年至今,上海音乐学院持续在果洛州开展“文化润边”少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计划相关工作。今年7月,麻切仁措收到上海音乐学院的本科录取通知书,成为上海市对口援青十三年以来首位考入该校的学生。
资料图为麻切仁措与弟弟在家乡的草原上歌唱玩耍。马铭言摄眼前的一幕,让麻切仁措回想到一年多前,同样站在校门口,局促紧张的自己看着“上音欢迎你”几个大字,“真的会欢迎我吗?万一考不上怎么办?那时真的很怕,”她说,“不像现在,再次站在这里,比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更放心、更开心。”
8月末,海拔4200米的果洛深山中草色见黄,数千公里外,上海的树木还绿意葱茏。麻切仁措没让父母陪同,自己背上行囊,辗转六七小时车程,从青海西宁飞往上海。
“家中正忙着准备搬迁到冬季牧场,我也不想让爸妈跑这么辛苦、这么远。”她说。
尽管高中时就已习惯了住校生活,妈妈还是给她准备了一只大箱子,常备药物、日用品、家乡风味……塞得满满当当。“她就怕我缺东少西,箱子重得都抬不起来。”麻切仁措说。
好在她很快适应了初到上海的生活。军训期间,每日的规律作息让她找回类似高中生活的熟悉的秩序感。只是在吃着食堂清淡饭菜时,会不由地想念糌粑的味道。
“在家时都不怎么爱吃的糌粑,现在却馋得不行,”她笑着说,“可能我的胃已经想家了。”
资料图为麻切仁措在家乡的草原上放牧。马铭言摄草原上接打电话信号不稳,她一般只在微信上给爸爸简单报平安。比起父母,她与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联系更频繁,“碰到有意思的风景或事情,第一时间就给她发微信。”
新生报到第一天,麻切仁措抱着一摞新书兴冲冲回到宿舍,迫不及待拆开。“马上就开始正式上课了,想先看看专业课本。”军训期间,晚饭后有迎新讲座,麻切仁措了解到更多学院的历史,亦对未来更生期许。
“每次看到那些优秀的前辈,心中很激动。”她说,“比如我的偶像、我们学院院长廖昌永,他不仅是优秀的歌唱家,还帮助了很多像我一样偏远地区的学生,坚持了很多年。”
“我最感谢的,除了身后的父母,还有那些一路上指导我的学业、给我捐赠学费和学习用品的部门和老师们,他们让我相信光的力量,让我鼓起勇气去追那些遥不可及的梦。”她说。
“她的歌声来自大自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上音“文化润边”少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团队教师汤声声说,“我们希望,她能抛下所有负担和杂念,不管身处何地,都不要忘记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好好学习,不辜负这段上音时光。”
“也许明年,我也有机会像那些学长学姐一样,站在‘家’门口,用歌声迎接‘新主人’。”麻切仁措期待着:“那时,学校就是我们真正的家,一起逐梦、追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