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8日电 题:美国汉学家邰谧侠:《道德经》缘何成为外译最多的中国典籍?
中新社记者 崔相光
在中国哲学对外传播中,《道德经》译本最多。这部2500年前的中国古籍在全球“旅行”至今,留下了至少97种语言的2052个译本,成为除《圣经》外被外译最多的典籍。这些译本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连续剧”。近日,美国汉学家、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邰谧侠(Misha Tadd)就此话题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他指出,《道德经》不只吸引英语世界读者,在伊朗,在印度尼西亚,在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各个地方都有《道德经》,都有《道德经》的“粉丝”。
视频:【东西问·汉学家】美国汉学家邰谧侠:《道德经》缘何成为外译最多的中国典籍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是什么契机让你接触到了《道德经》?
邰谧侠:我在14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了《道德经》。当时,我在学校学习社会学的课程,要写一篇关于日本宗教的文章。小镇图书馆里,关于东方宗教、哲学方面的资料不多,我能一目了然。其中就有一本《道德经》的英文译本。
这个译本比较特殊,是1972年出版的由华裔学者冯家福(Gia-fu Feng)和妻子简·英格里希(Jane English)合译的版本。每一页英文翻译旁边,配有英格里希拍摄的中国风光黑白照片,照片上用书法写着《道德经》的原文。书的封面上,“道德经”三个字也是用草书写的。
另外,《道德经》吸引人的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它的每一句话都比较简单,但含义又不简单。有的经典,你刚一看就觉得读不懂,也就不会再继续读。有的书,你一读就发现所有观点都了解,没必要去进一步研究。但《道德经》不一样,乍看上去它所说的内容有点像常识,但同时又很有深度,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它会吸引你继续读,继续研究。
那年春天我第一次读到《道德经》,秋天就开始学习汉语了。
英文版《道德经》。视觉中国供图
中新社记者:《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发行量超过《论语》。在你看来,《道德经》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邰谧侠:实际上,《道德经》不只吸引欧美人,在伊朗,在印度尼西亚,在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各个地方都有《道德经》,都有《道德经》的“粉丝”。《道德经》为什么有这么多洋“粉丝”?为什么会传得这么广?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在于,它的文本是很抽象的。《道德经》中没有提到任何人名、任何地名,也基本没有涉及中国具体的文化符号,而更多的是讲一些抽象的理论,讲一些宇宙的原则等等。正是《道德经》这一特点,使其成为了更易跨文化传播的一部经典。
如果和《论语》相较,《论语》中谈及很多先秦时期特有的文化,或者周朝传下来的礼乐传统。对于这些内容,不只是海外的读者,就连当代的中国人也不容易接触到。因此,读者读《论语》会感觉和自己的生活有一点距离。而《道德经》则不然,它讲到的这些道理,提出的这些智慧,无论读者在什么地方,用什么语言,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这是《道德经》的优势。
另外,很多《道德经》的海外“粉丝”,他们不会只看一个译本,而是要读很多不同版本的译本。他们要比较不同的译者对《道德经》中的同一句话有怎样不同的理解,还有什么其它的翻译方式。虽然他们不一定懂汉语,但通过这种方法,他们或许可以更接近《道德经》的思想精髓,或者有更深入的了解。
外国嘉宾在“第五届老子文化论坛”诵读《道德经》。阚力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老子》早期译本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请谈谈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邰谧侠:《老子》是《道德经》原来的书名。众所周知,《老子》译本数量很多,最初估算的数量大概有几百本。直到去年,我出版了《<老子>译本总目:全球老学要览》,其中收录了97种语言的2052个译本,这个数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料。
《老子》早期译本的手稿目前收藏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图书馆,收集这些译本就花了五六年的时间。各个图书馆对抄录古籍文献的规定也不一样。比如在大英图书馆,可以通过邮件申请文献的扫描件,而意大利国家图书馆不允许扫描,但可以自己去拍照。所以,我要到各地的图书馆去查找这些文献。
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的《老子》全译本,是公元1729年前的拉丁语版本,共有245页,现收藏于大英图书馆,我已经将它转写,今年欧洲大学出版社打算出版。以后也计划将现存的公元1900年前的15种语言71个版本的《老子》译本结集出版。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赵孟钍椤兜赖戮肪砦喂壅摺U晕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