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宁波9月8日电(记者 林波)在养老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中,如何考虑聚焦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需求,加快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建设?如何解决老龄化严重的偏远乡村、高山村,村医“青黄不接”的情况?如何改善居家养老的老人“就医难”?
这些“辣味”十足的问题来自浙江省宁波市政协“甬有颐养”民主评议主席议政会现场。9月8日,宁波市政协委员、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相关部门“一把手”齐聚一堂,围绕多重养老挑战现场“快问快答”,进行问答式评议,集聚各方合力绘就“夕阳红”画卷。
活动现场。宁波市政协供图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中国面临着多重养老挑战。如何“快乐优雅地老去”成为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列出了“甬有颐养”六项工作任务。近年来,宁波市民政局发展社区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甬有颐养”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
宁波市民政局局长胡杰通报“甬有颐养”行动实施相关情况时表示,养老工作机制高位统筹、养老服务设施建网成面、养老服务供给走深做实、养老服务底座巩固夯实是“甬有颐养”服务体系的四大特点。
特别是在养老服务供给走深做实方面,完成了该市170.3万名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评估,积极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式服务,基本实现养老机构内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办好关系老人“医食住行”的“关键小事”,43个老年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全托护理照料,全域推进老年助餐服务,2023年度助餐超800万人次。
“据我们平时与老年人交流、接触,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怕离家去养老机构、怕有病去医院、怕给子女添麻烦等问题。”宁波市政协委员、民进宁波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徐建成在会上建议社区医院应该加大老年病科建设力度、大医院要增强协助检查的“扛护”志愿者,希望中医名家更多地进社区服务老人。
“失能失智老人不仅需要护理型床位,更需要助餐服务。宁波市民政局有没有应对的长效机制,既能让老人吃得饱,又能让老人吃得好?”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长张淑琴表示,随着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失能、认知障碍等已经成为困扰家庭、社会的突出问题。调研发现,该市失能老人共7.9万人,其中重度失能1.6万人。
虽是细微问题,但“评”和“议”的背后却代表着民众关心的领域。
胡杰表示,聚焦失能失智老人、半自理老人、健康活力老人三大主体圈层,围绕“家庭、社区、机构”三大养老场景,该局将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养老服务从“小康型”向“共富型”迈进。
下一步,该局将探索建立健全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构建低成本、定制化的助餐、助医、助洁、助行等服务供给体系,实现有助餐意愿的老年人全量服务、村(社区)全域覆盖。
此外,其还将推动109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周边老人开展助餐配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成为农村居家养老的重要支点。
“老有所养是家国大事,也是制度优势;甬有颐养既是民生品牌,也是城市招牌;我们要立足所长,奋力绘就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夕阳红’画卷。”宁波市政协主席徐宇宁表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快乐优雅地老去”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追求,通过此次点对点的问答式评议,聚焦问题、气氛活跃,“点”出了问题,“评”出了经验,“议”出了努力方向。接下来,“甬有颐养”既要守住“居家”这个根,也要撑起“保障”这顶伞,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更多的宁波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