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倾心育桃李 探访“大国工匠”背后的“良匠之师”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作者:梁异

  央广网天津9月9日消息 2023年9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将在天津举行。在距离比赛开幕不到10天的时间里,各个赛项的参赛选手正在紧锣密鼓地训练。而在这些选手的身后,正有这么一群“良匠之师”,他们深耕不辍守初心,在这个教师节里,用汗水浇灌青春,为年轻的梦想插上翅膀。

  “六边形战士”想让服务更有“温度”

  方桌上餐具摆放整齐,各色美食被端上餐桌,端庄大气的服务员穿梭于桌案之间……走进天津职业大学“餐厅服务”赛项的训练基地,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师、本届大赛餐厅服务(世赛)赛项天津集训队教练组组长王楠与刚从外地集训交流回来的参赛选手王宇瑶来不及休息,正马不停蹄地开始着下一轮训练。

  在2017年前,王楠只是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平时上课时,她发现同学们总会对国家级和世界级技能大赛充满好奇,但对于是否报名参赛又踌躇。“大家总会担心,相较于南方某些地区的选手,自己的能力会差一些,比不过。”王楠说,于是2017年,她决定报名参加中国技能大赛,给自己的学生们“打个样”。最终,她一举获得大赛西餐摆台项目金奖、“餐厅服务”项目个人亚军,而这样的行为也给了学生们莫大的鼓励。

  从事职业技能类比赛培训近6年,王楠靠着自身对职业技能领域的热爱以及多年参赛的经验,培养出一批批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而相较于以往各类赛事,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餐厅服务”赛项在模块设置、具体考核点上难度更大,从迎接客人到制作食材、摆盘……餐厅服务赛项的考核点多达370余个,无论是对于选手,还是教练,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我们的日常训练就在这样一间小屋子里,很枯燥也很难,比赛难度增加了,老师们也要变成‘六边形战士’才能更好帮助选手成长。”王楠笑着告诉记者,作为该赛项天津集训队教练组组长,她为选手量身定制了训练计划——刀工不行,那就从土豆反复切丝开始练习,直到土豆切丝摆盘时间从半小时缩短到10分钟;英语口语交流困难,就克服内向,大声对话;餐具摆放不整齐,50分钟一轮的餐具练习,一天能重复七八轮……在晨光将起到暮色已至的循环中,王宇瑶的技术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如今也进入了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训练冲刺阶段。

  “用力只能做到合格,而用心才能做到极致”,这是王楠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2023年的教师节,是她教师生涯中的第14个教师节,面向未来,她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却也始终坚定。她将以技能报国的赤诚之心,将更多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学生,让“餐厅服务”更有温度。

  从选手到教师 “00后”的他完成华丽蜕变

  在刚刚过去的整个暑假,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教师张洪豪几乎没休息,每天都陪着学生一起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赛项(国赛精选和世赛选拔)天津集训基地内备战大赛,蓄势待发。

  “这个项目虽然要拼‘手速’,但光靠快是不行的。大家一定要把比赛模块‘打碎’,每个细节的‘基本功’都决定了比赛成败。”见到张洪豪时,他正在仔细地对照比赛标准检验选手的技术动作细节。

  今年刚满23岁的张洪豪曾是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信息网络布线赛项的王牌选手,曾获得过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并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斩获银牌。从亲自上场参赛,到背后默默支持,张洪豪如今走下舞台、走上讲台,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参赛经验传授给学生们。这个教师节,他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们,又有着别样的感受。

  “看到学生们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张洪豪说,正是因为以前的选手经历,让他更加了解作为选手可能在赛场上会发生哪些情况,也能更好地去帮助他们进行提升。张洪豪表示,曾经有位同学在刚进入集训队时比赛成绩并不突出,甚至在首次参加全国性质的比赛时出现了失误,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我告诉他,相比于结果,比赛的过程更加重要,我希望这些挫折都能成为他成长之路上的宝贵财富。”没有批评与指责,有的是张洪豪的暖心安慰与悉心复盘。在张洪豪的指导与鼓励下,这位同学进步很快,这次,他也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唯一一位代表天津参加信息网络布线赛项世赛选拔的选手。

  自17岁开始,张洪豪没有一天不与信息网络布线打交道,而当老师的梦想他也自始至终从未改变过。“我所学到的技术知识、所积累的经验,如果没办法传承下去,那就太可惜了。”张洪豪说,“我希望这些学生们也能学到一身本事,成为自己的立足之本。”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要达到三分之一。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大军,正成为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张洪豪也始终对职业技能教育事业保持着勇往直前的拼劲。“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激励、鞭策基地的选手、身边的同事和广大技能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大家竞相登上职业技能比赛的舞台,展示自身风采。”张洪豪对此信心满满。

  一声“师傅”重千斤 “老电力”用心用情传承精神

  电缆作为电力的“地下动脉”,对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缆在地下,你工作到没到位,从外面看不出来。咱们这行,做的就是个良心活儿。”从事电缆相关工作26年来,张华时时刻刻都牢记着当年师傅给他的教诲。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到如今成为已经带出20多位徒弟的“津电工匠”,他在工作中言传身教,传承着老一代电力人的经验与知识。

  一声“师傅”,让张华的肩上担起了千斤重任。“我跟他们说过,想干好,第一别怕苦,第二别怕脏。”电缆中布满了铜芯等材料,往往比较沉重,曾经一位新来的徒弟比较瘦弱,面对电缆工作显得十分吃力,各种工具用起来也并不得心应手。这项需要一定力气的工作,让徒弟有些“怵头”,而在张华眼中,“没有力气”不是打退堂鼓的理由。“没有手劲儿,就拿钳子一天掐200段铅丝,没有腕劲儿,就拿锯一天锯20片铜芯。”在张华的鞭策下,徒弟渐渐手稳了、眼准了,并在之后公司的技能比武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这也让张华由衷感到欣慰。

  作为此次大赛电力系统运营与维护赛项天津代表队教练组组长,张华不仅是慈祥的“师傅”,更是严厉的“老师”。每天至少6小时的训练、需要动火的高温项目、繁杂且需要精细度的项目……这对选手们的心理与生理都是巨大的考验,而这些辛苦,张华也都看在眼中。“这次是电缆专业首次参加国赛,还是代表电力系统出战,这也是一次考验。我希望各队都能展现出最高的水准,让更多人看到这种精神与技艺的传承,吸引更多人未来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共同守护万家灯火。”张华说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吴立国表示,近年来,天津市坚持把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作为稳定就业、增加职工收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天津市技能人才数量达到27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84万人,占比达30.8%。

  未来,天津市将继续巩固发展职教优势和特色,完善“工匠之师”培养培训等工作体系,发挥竞赛引领作用,助推技能人才培养,激励越来越多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领军者和新高地。

  策划:王晔彪

  统筹:张强

  记者:韩雨晨 褚夫晴 周思杨

【编辑:梁异】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