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中国—中亚学者话人权:“一带一路”倡议何以开辟人权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作者:黄钰涵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 (曾玥)“1996年,我从老家山东坐绿皮火车去西安上大学需要24个小时。但是现在,高铁只需要6个多小时。”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忠夏以此为例指出,“‘以发展促人权’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是每一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得到的。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通过带动共建国家的发展来改善民生、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发展人权。”

  日前,2023·中国一中亚人权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专家学者共话“‘一带一路’与人权发展”。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指出,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国际竞争进入新的领域。“一方面,传统安全领域的对抗依旧难以消除。另一方面,从传统的军事、政治,到太空、网络、规则、话语权之争,新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日益增多。”孙壮志认为,在此背景下,“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提升现有多边机制和框架的质量,确立新的合作原则,以便共同应对来自传统领域之外的现实威胁。”

  基于此,孙壮志表示,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再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一系列理念体现了以和平性、实践性、开放性、继承性为特征的中国智慧,是前所未有的理念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发展是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云龙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是发展倡议,一举解决基础设施和对外经贸这两个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发展权的实现。”

  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亚洲研究部首席专家阿丽亚·穆萨别科娃在发言中列举了中哈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合作与投资等方面取得的硕果:2022年,中哈两国铁路货运量达2300万吨,同比增长20%;同年,中哈货物贸易总额3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中国稳居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地位。

  “我们深切感谢‘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释放了中小国家的经济潜力,有效应对内部与外部挑战,并关注气候变化等问题,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包容、安全的世界典范。”穆萨别科娃说。

  “从被贫穷困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在过去的100年里走过了一条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道路。”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表示,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并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巴克特古洛夫认为,来自中亚国家和中国的研究人员需要凝聚合力,根据各国国情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权概念。

  而面对国际社会的杂音,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颖侠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工商业与人权”为题,从顶层设计、法律、政策、行业实践四个方面予以回应。其中,唐颖侠特别指出,“促进工商业在对外经贸合作、投资中,遵循《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实施人权尽责,履行尊重和促进人权的社会责任”写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这标志着中国在人权政策中纳入了联合国标准,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实施人权尽责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同中亚国家进行人权合作、发展合作的平台和契机。”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王理万表示,要以发展促人权、以和平促人权、以反恐促人权、以科技促人权,助力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减贫之路、发展之路。(完)

【编辑:黄钰涵】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