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贵阳9月18日电 题:黔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经贸搭“台”携手向“黔”
作者 邓万里 周燕玲
从不吃辣到无辣不欢、从吃不惯“折耳根”到爱上它……贵阳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贵州首登集团董事长蓝赞登笑称自己是地道的“贵州人”了。
1994年首次到大陆,两年后选择到贵州发展,蓝赞登在这里创业、筑梦,并把部分亲属从台湾带到这里生活,他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
36年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交流交往的大门由此打开,贵州与台湾的交流交往也随之开启。
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在20世纪90年代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除了在台的贵州籍老兵踏上返乡归途之外,蓝赞登是较早一批到贵州寻求发展的台胞。
“至今还记得当时要先乘飞机到香港,再从香港去广州坐绿皮火车到贵州,辗转需要3天左右。”蓝赞登说。
在贵州工作生活近30年,蓝赞登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他说,可以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贵州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交通条件方面。
“贵州的发展变化很好地反映了祖国的越来越强大,我很庆幸在最好的时代抓住了机遇,成为祖国建设者中的一员。”蓝赞登说,他每次回到台湾,都要向亲朋好友讲述在大陆所经历的日新月异。
一直以来,贵州和大陆其他地方一样,顺应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为黔台交流合作创造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胞选择到贵州安家生活、创业工作。
资料图为:7月19日,“黔台香药草暨中药产业发展对接会”签约仪式,这是2023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系列活动之一。杨小敏 摄深化交流合作符合黔台两地共同利益。2012年,国务院台办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促进黔台交流合作备忘录》,将黔台交流合作推向新高度。
近十多年来,贵州多次组织团队到台湾开展推介,台湾各界知名人士也陆续来黔参访,两地同胞在旅游、就学、投资等方面你来我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台办主任刘睿说,黔台交流交往从单向到双向,从间接到直接,在经贸、科教、文体等领域的往来日益频繁,交流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其中,自2013年起开始举办的“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为黔台经贸合作搭建了平台,也为更多台商、台青到贵州寻找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以“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为桥梁,贵州持续加强与台湾工业总会、商业总会、工商协进会、中小企业总会等台湾各大工协会的联络,经贸合作涉及农业、旅游、中药材等多个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贵州给予台资企业项目扶持、退税、稳岗补助等资金支持共计202批次10.27亿元人民币,黔台两地签约113个项目协议。2023年以来,黔台经贸往来更是不断热络,已有28家台资企业在黔注册。
“大批台胞在融入大陆发展中,实现了人生价值。”蓝赞登说,贵阳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2006年刚成立时成员不足50人,现已发展至300余人。
资料图为:台资企业百特亚公司在贵州六盘水打造的海螺旺斯香药草种植基地。杨黔渝 摄台资企业贵州百特亚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2018年落户贵州六盘水。经过近5年培育发展,公司打造的海螺旺斯香药草种植基地,实现了香药草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百特亚公司负责人张健介绍,公司将在2025年完成国家标准园区建设,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同时,也将为当地农旅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台胞留下来,更要留得住。近年来,贵州持续出台《关于促进黔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惠台政策,为台胞在贵州投资、创业、就业、学习、生活等创造更好便利条件。
来到贵州已10余年的台胞邱智良坦言,初来贵州时并没打算待多长时间,但贵州各级政府的贴心服务、同胞的热情关爱,让他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
如今,邱智良的两个孩子都在贵阳上学,他还将母亲带来贵阳,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他家在贵阳开了一家台湾私房菜餐厅,并发展起了伴手礼产业,将台湾与贵州特产相结合,助推“黔货”出山。
“大陆落实台胞同等待遇,既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也让我们更好融入这里,并扎根下来。”邱智良说,在这边切身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