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吉林西部启动两个研学基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作者:刘欢

  齐齐哈尔新闻网白城9月23日电 (记者 郭佳)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东北地理所”)近日在吉林西部启动两个研学基地——内陆盐碱生境河蟹产业技术研学基地和盐碱稻—泽综合种养技术研学基地。

  中国科学院与黑吉辽蒙三省一区共同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以来,吉林西部示范区作为七个万亩级示范区之一,致力于吉林西部盐碱地全域化、精准化、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推进吉林“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和区域生态屏障功能强化。

内陆盐碱生境河蟹产业技术研学基地揭牌。郭佳 摄

  内陆盐碱生境河蟹产业技术研学基地设置在白城镇赉。作为吉林西部示范区重要的依托平台之一,中国科学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建立了苏打盐碱水型蟹种培育、成蟹大水面养殖、盐碱生境稻蟹共作等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秋风起,镇赉嫩江大闸蟹进入捕捞高峰期。承接该技术试验示范的镇赉县汇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葛俊说,今年,镇赉螃蟹养殖水面从去年的15万亩扩大到30万亩,预计今年可产螃蟹600万斤。

  中国科学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站长文波龙受访时表示,从引进外地蟹种常常发生“牛奶病”,长途运输还会导致成本高和成活率低等问题。因此,他们尝试将滨海氯化钠水环境下孵化的蟹苗转至镇赉县的苏打盐碱生境,通过适应性驯化、分段式培育等方法,培育成“耐盐碱”蟹种,再利用本地蟹种开展成蟹的大水面和稻田养殖。

葛俊展示镇赉嫩江大闸蟹。郭佳 摄

  文波龙表示,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取得成功,为苏打盐碱地区河蟹养殖链延长、产业竞争力提升和综合效益增加提供有力支撑。

  镇赉县副县长孙宏宇表示,该县将水稻与水产有机结合,让小螃蟹正在变成大产业。下一步,该县将以嫩江大闸蟹为新名片,持续推进河蟹养殖新技术,打造吉林水产新样板、中国北蟹新标杆。

盐碱稻—泽综合种养技术研学基地。郭佳 摄

  盐碱稻—泽综合种养技术研学基地设置在白城大安。中国科学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以改土、种植、养殖的有机结合为抓手,研发的盐碱荒地以养促改技术,通过养殖收益补偿土壤改良投入,实现盐碱荒地“零投入”改良与利用;稻鸭和稻蟹共作技术,实现控草防病、中耕松土与增产增收于一体;秋田牧鸭辅助秸秆还田技术,利用鸭的采食和踩踏行为,实现秸秆全量原位还田同时节约养殖成本。

  承接该技术试验示范的大安市信达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千士表示,该公司执行有机稻米生产标准,与东北地理所科研团队“种养结合”的技术思路非常契合,生产的每一粒米都是纯正的有机大米,不愁卖。同时,因为生长环境天然无污染,产出的螃蟹、鱼、鸭肥美健康,现在的唯一问题就是控草技术和成本限制了进一步发展。

  记者看到,与常规稻田相比,眼前的有机稻田确实荒芜许多。不过,东北地理所工程师刘宏远表示,其所在团队已针对有机稻种植过程中的控草问题构建了新型技术方案。在传统稻鸭共作技术基础上,建立了稻鸭轮牧技术,初步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文波龙表示,盐碱地综合利用是国家的重大需求,东北地理所通过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地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与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合作,推动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落地。(完)

【编辑:刘欢】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