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驻韩国记者 王刚
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绝食20余日后,朝野两党的矛盾正在进一步激化。据报道韩国国会21日通过了关于弹劾韩国总理韩德洙的议案。
国会通过李在明逮捕议案
李在明现年59岁,8月31日开始“无限期”绝食,抗议总统尹锡悦的施政。他最初在国会大厦前搭帐篷,本月13日因健康变差搬入党首办公室,继续绝食。
医疗人员和不少共同民主党人劝说李在明停止绝食,被他拒绝。医疗人员说,绝食10至14天后,健康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
9月18日,李在明因健康状况恶化被送入医院。就在李在明入院同一天,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反腐侦查一部以违反《特定经济犯罪加重处罚法》《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外汇交易法》的渎职、受贿、教唆他人作伪证等罪名提请法院批准逮捕李在明。
检方认为,李在明涉嫌于2014年至2015年在原属韩国食品研究院的国有土地开发楼盘的过程中,利用市长职务之便向私人开发商提供各种照顾,导致被排除在项目之外的城南城市开发公社蒙受200亿韩元的损失。李在明还涉嫌于2019年至2020年通过前京畿道分管和平事务的副知事以代付访朝经费之由向裳邦尔集团会长金圣泰(音)索贿800万美元。这是韩国检方时隔约7个月另案提请批捕李在明。由于李在明是现任国会议员,在国会会期内享有司法豁免权,若要逮捕,必须获得国会同意。此前共同民主党和李在明本人对此强调,检方在没有证据只有口供的情况下,多次纠缠在野党党首,这是典型的“检察干政”。
韩国国会21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同意逮捕李在明的议案。韩国国会现设299个议席,295名议员参加了当天的投票。同意逮捕李在明的议案获149票赞成、136票反对、6票弃权,另有4票无效,赞成票过半,议案获通过。
在野党迅速回击弹劾总理
韩国检方在李在明住院当天提出逮捕申请,引发在野党强烈不满。共同民主党迅速回击,于当天上午向国会提交国务总理韩德洙弹劾动议案。18日中午时分,多名在野党议员前往总统府前,抗议检方对李在明进行“不正当的调查”,并呼吁内阁集体辞职。“李在明逮捕同意案”也将成为影响韩国政局走向的重大变数。
“韩国政治正走向惊涛骇浪”,韩国《亚细亚经济》报道称,李在明因绝食导致健康恶化而被送往医院,韩国检方却仍然以涉嫌贪腐案为由对李在明提出逮捕申请。对此,共同民主党开始对执政党发起大规模斗争,该党当天正式提出弹劾总理议案,并宣布将全面抵制国会常务委员会日程。这种朝野互不相让的争斗正让韩国政治进入惊涛骇浪状态。
据韩国《京乡新闻》报道,共同民主党国会代表朴洸瑥当天在国会会议上表示,对于以绝食要求政府进行“国政改革”的在野党党首,现政府以提出逮捕申请作为回应,这是“没有刹车的暴走”。他称,李在明已经多次表明绝不回避检方调查,但检方非要在此时提出对李在明的逮捕申请,这就是一种政治操弄。
韩国《中央日报》认为,李在明逮捕议案被国会通过,无疑向韩国政坛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根据逮捕令审查的结果,明年4月的国会选举结果将因为共同民主党领导层的更换与否而发生动摇。不管怎样,共同民主党的内部派系争斗已经矛盾升级,不少支持李在明的共同民主党高层和国会议员在逮捕议案获得通过后公开表示,“投赞成票的人是叛徒”“心中的愤慨已经难以控制”。
韩国内面临严重政治危机
随着针对李在明的逮捕议案跨过国会门槛,法院最终将决定是否逮捕李在明,这也将决定李在明的政治命运。如果法院最终决定不予批捕,那么李在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如果被逮捕调查,那么他将面临无法从政的最坏局面。
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相关人士表示,在国会同意逮捕李在明的决议书送达法院后,法官将开始制定审查是否逮捕李在明的相关程序。一般情况下,法院在接到检方的逮捕申请时,会在2至3个工作日后设定逮捕令审查日程。但因为李在明绝食20多天后正在医院住院治疗,因此法官将考虑他的健康状况确定审查日程。实际上李在明21日也曾考虑亲赴国会参加当天的投票,但因健康状况恶化而未能出席。
据悉,韩国法务部和检方准备了142页的逮捕令申请书,详细记述了关于李在明的各种“犯罪事实”,并坚持认为“非常有必要逮捕李在明”。对此李在明一方持续进行反驳,表示检方的逮捕申请荒诞无稽。
对于李在明绝食,韩国舆论经历了从质疑到同情的转变。一直立场偏向保守派的韩国《中央日报》18日刊登社论称,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希望李在明在身体状况恶化到无法挽回之前停止绝食。如果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陷入命悬一线的危机,势必会引起严重的政治风波。
报道称,在李在明绝食抗议期间,无论是尹锡悦本人还是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高层,没有一人到现场对李在明进行任何形式的慰问;执政党内一片嘲讽,甚至宣称要在李在明绝食帐篷附近举行海产品试吃会。在韩国政治史上,金泳三1983年进行绝食斗争时,执政党派秘书长慰问;金大中绝食抗议时,当时的执政党也派代表进行探望。这一次却没有看到执政党方面的诚意。总统办公室应该认识到,如果不承认在野党是成功运营国政所需的合作对象,施政最终很难取得成果。(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