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
深海“探宝”火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等候入馆的观众大排长队
仅10月2日
入馆人数超过万人次
远超平时接待人数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8dc997ab10794256b5b4f720b9547744.jpg)
头戴VR眼镜
便可身临其境
直达深海沉船遗址考古现场
俯下身子便可“捞取”
水下珍贵瓷器近距离观赏
独特的深海考古体验
让观众直呼过瘾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0d0008e3179341ada845d35a1ec4880e.jpg)
这样独特的体验
源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推出的
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
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
古老的沉船藏着多少秘密?
沉睡500多年的“深蓝宝藏”
会给大众带来怎样的震撼?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2a58bba2f10340d69646fb83b437d3a5.jpg)
展览有啥看点?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是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3年至2024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组织实施三个阶段水下考古调查
共提取出水文物928件(套)
这些出水文物
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
历史见证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46d5b3be071e4884ab3eec955bb95db9.jpg)
此次展览
是南海海域深海考古调查成果的
国内首个专题展
共展出两处沉船遗址出水文物408件(套)
还有故宫博物院等借展文物34件(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介绍
展品有四个特征:
数量巨大、品类丰富
档次很高、填补空白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595934f2521b49b9854c60a85261e718.jpg)
哪些文物不能错过?
13件(套)珐华彩瓷器精品亮相
最瞩目的展品是珐华彩瓷器
共有13件(套)精品展出
一号沉船出水的珐华彩瓷器
是首次在沉船中被发现
证明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彩瓷器外销
目前
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
多为传世品
考古发现的珐华彩瓷器十分罕见
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彩瓷器
常见梅瓶和大口罐
部分珐华器纹饰、造型工艺
此前从未发现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重大发现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c6229adb1c57482db0e83508288b16eb.jpg)
展出的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
独此一件
其体形硕大、装饰精美且工艺独特
尤其是其镂空和贴金工艺令人惊叹
为国内首次发现
推测属于海外高级订制瓷
堪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之一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9d515ef1e6c54f80a1ec557b12cf71f0.jpg)
它的存在揭开南海沉船的身份之谜
展览中还有一件重磅展品
“丙寅年造”款红绿彩婴戏纹碗
其碗内底部绘有红绿彩绘仙人醉酒图
外腹部有红绿彩绘婴戏纹
碗外底写着“丙寅年造”
为解开沉船年代谜团提供关键线索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1b4d333b10a0442584fd48b249fe3a0d.jpg)
红绿彩碗的发现
证实一号沉船属于明代正德时期
根据出水文物来看
一号沉船处于
明代中期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
二号沉船处于
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
这次考古发现充分证明
我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
再现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5a1246d6a90f4913864542d81ec4cf51.jpg)
这些文物见证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辛礼学介绍
中国瓷器纹样不仅题材丰富
大多蕴含一定引申意
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此次展品中有不少莱菔纹样
因谐音“来福”
古人以此寄托一种吉祥的寓意
但也并非所有瓷器的造型、纹饰
都是中国文化元素
部分展品的纹饰、造型较为少见
可能是受到外来地区因素的影响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ea77d001a6f34ccd9c2ab1feba406be8.jpg)
此次展出的
“珐华绿釉狮子花卉纹大罐”
有狮子纹饰
辛礼学介绍
狮子纹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
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狮文化”祥瑞
被广泛应用于瓷器装饰
此外,还有“青花缠枝莲纹军持”
“军持”是隋唐时期从印度传来的金属器
中国通过瓷器烧造技术
把它烧造成军持瓷器
因使用其装载酒或水不易受腐蚀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3e4a10c973f447e495d7032fef0e141c.jpg)
明代中期军持瓷器
在东南亚、南亚地区很受欢迎
一些瓷器的造型
如象形执壶、螺形执壶等
反映出阿拉伯地区金银器的特征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0a4d8e2c5bb144a8abd8b919386a8e39.jpg)
古人烧制瓷器
会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
做出不同的改变
反映中外文明交流密切且彼此相互影响
此次展览还有许多展品为首次发现
均值得关注
文气十足的白釉方形三层盖盒
这种瓷砚三件套组合样式非常罕见
设计构思奇妙
展现了古人的创造力和审美趣味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fa92d35c561a4072bd00d6cf3c764150.jpg)
白釉双耳贴金麒麟纹鼎式三足炉
双耳贴金
一面是麒麟纹,另一面是梵文
目前仅此一件
以上这些精美瓷器
均出自一号沉船遗址
二号沉船遗址的看点文物则是
乌木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b1f0d5f2c871460b9d0787cc077ee5e7.jpg)
二号沉船载有大量来自国外的乌木
这些乌木在海底浸泡500多年
依旧密实黑亮
这些乌木的发现
填补了我国关于海上丝绸之路
从国外进口回航的历史记录的空白
为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10/03/5dc0c5f303874df08f0b399889242962.jpg)
国庆假期
不妨去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逛一逛
开启一次沉浸式深海“探宝”之旅
在探索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在深海中找寻历史的足迹与古人共话
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与古沉船出水文物来一场邂逅
这些精品展品一定不能错过!
图为以珐华梅瓶、象形执壶等出水文物为原型的深海文创。符宇群 摄最后别忘了!
通过深海文物特色文创
还可以把“深蓝宝藏”带回家~
文字:符宇群
图片:骆云飞 符宇群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