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从“餐桌前”到“餐桌上” 四大行动力推全链条食物节约减损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作者:邵婉云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 王恩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翻看这份《行动方案》不难发现,从“餐桌前”到“餐桌上”,我国正力推全链条食物节约减损。

  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中,涉及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即“损失”和“浪费”。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解释说,国际上,通常将食物零售前各环节的损耗称为“食物损失”,将零售和餐饮消费环节的损耗称为“食物浪费”。从实践来看,食物损失主要由生产技术或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而食物浪费则更多由于节约减损意识不足或不良消费习惯导致。

  此次《行动方案》从技术、制度和节约意识等方面提出四大行动,对未来三年我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进行部署,贯穿从“餐桌前”到“餐桌上”的各个环节。

  其中,针对零售前环节的食物损失,《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年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围绕这一目标,在粮食节约减损行动部分,《行动方案》针对上述环节损耗浪费突出问题,分别提出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加强粮食运输减损、减少粮食加工损失四方面具体行动与要求。

  “我国粮食全链条各环节均存在一定减损节约空间,部分环节减损节约潜力较大。”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农业价格成本处处长韩静波注意到,《行动方案》在全面剖析我国粮食损失浪费成因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以科技引领推动减损等具体举措,“这是从难点问题突破”。

  例如,在储存环节,针对仓储设施老化陈旧、仓储技术落后以及农户储粮损失大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推进仓房升级改造,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等,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在加工环节,针对粮食过度加工造成的出品率降低、营养成分损失和浪费问题,《行动方案》明确,引导粮食适度加工,发展全谷物产业等,减少粮食加工损失。

  针对“餐桌上”的零售和餐饮消费环节食物浪费,全民节粮意识提升、餐饮行业反浪费、单位食堂反浪费三大行动被提上日程。

  专家认为,相关措施的一大特点是突出营养导向。如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提出倡导营养均衡、科学适量的健康饮食习惯;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提出推动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改进供餐方式,科学营养配餐。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程广燕说,《行动方案》把建立营养均衡膳食模式作为反食品浪费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反食品浪费以人为本的原则。反食品浪费不是要求公众“节衣缩食”,而是要更加科学膳食,既要保障基本营养需求,也要避免过度饮食造成的“隐形浪费”,并由此带来超重肥胖等慢病增加等健康问题。

  此外,在行业治理方面,针对餐饮浪费问题依然多发频发,部分餐饮经营单位默许、引导消费者过量点餐等问题,《行动方案》明确,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加强按需适量点餐提醒,明确标示并合理配置菜品和主食规格数量,积极推广小份餐品,主动提示剩余食物打包,严格落实明码标价规定,深化“光盘行动”等。

  武拉平还提到,《行动方案》特别强调行业自律,包括发布反餐饮浪费倡议,制定行业、团体标准以及行业自律规范。另外,《行动方案》特别强调强化违法惩治,对于不遵守相关规定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同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

  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粮食安全依然面临复杂挑战。在此背景下,《行动方案》通过推广全链条减损措施,全面挖掘“节流”潜力,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环节全面减少损失和浪费。同时,强调在餐饮业、食堂和零售环节推行精准配餐和科学消费理念,使节约粮食的意识融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

  专家认为,通过这些系统性举措,将有效缓解粮食供需紧张压力,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更加有效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提供坚实支撑,为经济和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完)

【编辑:邵婉云】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