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
新疆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多元文化
吸引着无数旅人的目光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04e12540d5f44ca0abde84dc17c37d40.jpg)
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有一个被大自然与历史共同宠爱的地方
——木垒县
历史曾在这里留下惊鸿一瞥
在《新疆博闻录》中
“木垒”,蒙古语意为“河湾”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4e68de867b7446fdad791a6aa80d024d.jpg)
在西汉时为蒲类国地
盛唐时期隶于北庭都护府下的蒲类县,唐末属高昌
宋代归西辽,元代为蒙古族的游牧地
清代又写作“穆垒”
它以其绝美的风光、
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成为旅行者们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木垒县,位于天山山脉北麓,素有“天山东门”之称
自古便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
这里不仅见证了古代商旅的驼铃声声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9aa1ba0c17e04c2486ca52ecf114ea63.jpg)
更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墨宝与诗篇
走进木垒,仿佛穿越回那个繁华的时代
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
体验生态宜居的乡村新貌
水磨河如玉带一般从这里穿过
带来了湿润和生机
西吉尔镇水磨沟村
美丽乡村的建设让这里焕发出新光彩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46b17c21bd7b4ffbaa1e3313fdb79344.jpg)
漫步其间,村在绿中、人在景中
感受生态宜居的乡村新风景
让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
木垒鸣沙山
哈萨克语称其为“阿依艾库木”
意为“有声音的沙漠”
木垒鸣沙山因沙子会发出声响而得名
当风吹动沙粒或人从沙山顶部向下滑动时
沙山会发出雄浑、低沉的响
声声音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6f9c22d951684ae984956f37e6b10210.jpg)
忽如丝弦悠扬,忽若铁骑奔突,极具特色
木垒鸣沙山的沙山形态独特
山冈形状呈棱锥体
棱角分明,像埃及的金字塔越过山海
坠落在这里
沙山下为一片平坦的砾石间歇性河床
与沙山形成鲜明对比
在木垒鸣沙山,流沙现象十分奇特
流沙一经踩动,便往下滑
往往是迈一步而退两步
有时还会把人滑下几米甚至滚落下来
但更令人称奇的是
沙山中的细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
就像湖水荡起的涟漪
风情万种——菜籽沟
菜籽沟村,地偏谷深
却是许多人的“白月光”“朱砂痣”
古老的“拔廊房”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让人流连忘返
乡愁在这里氤氲
一砖一瓦总关情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5ccb8ababfd5447e85b9248cb27aa21e.jpg)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远山苍翠,蓝天白云下麦浪翻滚
木垒书院、平凹书屋等文化地标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
2013年,作家刘亮程带领团队进驻
许多知名艺术家入村落户
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时光之舟——木垒原始胡杨林
时间似乎钟爱这片土地
撒下胡杨这一生命奇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e02cc74ab09d4a8288080157c66eed6b.jpg)
秋风拂过
戈壁荒漠中,大片的胡杨林再次绚烂
在这里,黄沙养出了最璀璨的“花”
也养出了最坚韧的傲骨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7b244d8f843e47dc96c49b0f4c22547c.jpg)
即使成为枯枝
也屹立不倒,见证着咧咧狂风,沧海桑田
叶勒森沙漠公园“美”的出奇
提到沙漠
你脑海中是否浮现出一片荒芜、干渴难耐的景象?
但新疆木垒县的叶勒森沙漠公园
却像沙漠中的奇迹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2c2f8188352f45adb7c301ce80b06390.jpg)
这是一片被大自然偏爱的神奇之地
九月的风,轻柔地拂过叶勒森沙漠
扬起一缕缕金色的沙浪
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在这里,竟然还藏着一个超美的游泳池!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沙漠中
跃入清澈见底的泳池
那种冰爽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这里还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让人们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
也能挑战自我,释放激情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00d6da1be5294ab3b983f7af0ddf1afa.jpg)
沙漠越野、赛车、滑沙、徒步……
每一项活动都让人热血沸腾
充满了挑战与乐趣
在沙漠中驰骋
感受风的呼啸,沙的飞扬
体验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月亮落在你身边——月亮地村
月亮地村
是木垒县英格堡乡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
青砖小瓦、古色古香
这里不仅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中国传统村落”
更是中国农业农村部评选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6ff4ace9d81741d89e7e31c98ccca15b.jpg)
2017年开始到现在
土地流转,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
民宿客栈、特色餐饮、手工艺制作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6f2ab98411ac498b88ac581c6139089f.jpg)
新村旧落,既保持古朴,又拥抱现代
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
感受“土色土香土风韵、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乡村生活
诗和远方就在身旁
绿野仙踪——马圈湾草原
夏日的马圈湾草原,是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
蓝天白云下,草甸碧绿、山花烂漫
山泉密布、溪流纵横
远处雪岭冰封,云杉随风而动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c0ce6f7237764cc6864110f11553f397.jpg)
毡房如星子落入绿海,畜群悠然吃草
更有新疆首条音乐公路贯穿其间
驾驶也成为了一场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织女的新作——伴山旅游公路
织女撒下一条绚丽的绸带,在山间蜿蜒曲折
这是木垒县的伴山旅游公路,依山而建
公路沿途经过万亩旱田、马圈湾、水磨河等多个景区
自然风光旖旎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53cfcd3d640f465aa88c165a8fd97a67.jpg)
远处的雪峰、近处的河流、辽阔的草原
无边的麦田、茂密的森林以及宁静的村落
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画卷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e1b5fb7d5de54f9091a7296e33899acb.jpg)
春有青碧,秋有五色
冬日银装素裹,夏日百花齐放
游客置身其中
便是落入了世外桃源
这条路,既方便了村民,又缓解了交通压力
串联起了人与自然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99ca7fb018fa4dbca039a44fe3efed07.jpg)
木垒坎儿井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
木垒县境内分布的坎儿井有77条
其中目前还能使用的有17条
木垒草原坎儿井景区是木垒县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距离县城北40公里的
芨芨湖坎儿井(又名阿克喀巴克1号坎儿井)
是其中的代表
该景区由乌孜别克、哈萨克、维吾尔、汉等民族共同开挖
是民族团结的见证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328c8da4b0c0493cb9351788582e89b3.jpg)
坎儿井不仅是一项恢弘的地下工程
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它见证了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对于研究古代水利工程、农业灌溉以及生态环境变迁
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木垒草原坎儿井景区
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奇特的古代水利工程景观
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为特色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时间的低语——博斯坦高山岩画
博斯坦高山岩画
隐匿于木垒的幽邃怀抱
山色如黛,轻笼薄雾
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缓缓展开
沟壑间,岁月低语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23baeaa2c28d4c0293fa8b781560ecba.jpg)
远古的岩画如星辰般镶嵌于峭壁之上
它们不仅仅是石头上的印记
更是时间的低吟,历史的回响
这些岩画,是风与石的耳语
是远古先民灵魂的笔触
它们或细腻勾勒,或粗犷挥洒
将游牧民族的悲欢离合、狩猎放牧的生动场景
一一镌刻于这不朽的画卷之中
牧羊人的低吟、弯弓射猎的英姿、
牛驼的悠闲、奔马的嘶鸣
皆在岩画的线条间跃然石上
栩栩如生,仿佛能穿越千年时光
与观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它不仅见证了木垒的沧桑变迁
更承载了这片土地上先民们的智慧与情感
这位沉默的诗人,用岩石作纸,以岁月为墨
书写着木垒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文明
行走其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音
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宁静与肃穆
AI也去了趟木垒
来看看AI眼中的木垒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579ef6fe670942189a65c171c50b1cf1.jpg)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b52c963abc99496a8dbe94cfa72441b2.jpg)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123128acd01e41e996b01b9598641066.jpg)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fb8be52bc8f74a579f576c416d9dd21b.jpg)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04/fc983d54f92c48b4b333998516aa2561.jpg)
红绿相间的万亩旱田。李天仁 摄
人这一辈子,总要去趟木垒
让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和洗涤
作者:陶拴科 徐安芬 邹荣年
视觉:骆琳颖
制图:中新AI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