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浙江省两会侧记:统战成员共商创新策 共赴创新路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作者:梁异

  齐齐哈尔新闻网杭州1月16日电 (张斌)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此间举行的浙江省两会上,多位来自统一战线的代表、委员就此出谋划策。

1月14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杭州开幕。图为会议现场。张斌 摄

  走好创新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需市场主体踊跃探索。

  深耕化学新材料领域三十多年,浙江省人大代表、嘉兴市工商联副主席、卫星控股董事长杨卫东感受颇多。他认为,政府在科技创新上要发挥引领作用,但核心还是在企业自身。

  十余年来,其企业聚焦人效推出了一系列精准化的价值激励,比如每季度将装置降本金额的20%作为奖励回馈给一线员工。“企业要建立‘共创共享’的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杨卫东说。

  浙江省人大代表、民革党员、浙江长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春风介绍说,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企业近六年来累计投入科研费用近23亿元,激活发展新动能。他建议,要加强与国际先进海洋科技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培育海洋科技人才,提升浙江在海洋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来自制造业大市金华的浙江省人大代表、民盟永康市总支主委、浙江新华建设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徐玲玲提出,激活千千万万小微主体的创新活力尤为关键。经过多年哺育,融资成本较低的普惠金融让众多小微企业受益,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小微企业的授信额度标准仍较低,建议进一步提高,为培育更多创新发展主体提供金融助力。

  汇聚众多企业家的民建浙江省委会在向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的集体提案中建议称,要以“五个聚焦”为要旨,科学编制浙江省“十五五”规划。其中就包括,要在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和省级“尖兵领雁”项目中,加大民营企业承担任务比例。

1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杭州开幕。吴君毅 摄

  走好创新路,需要更多科研人员贡献智识,“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浙江省人大代表、民进浙江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副主任刘东红介绍说,2024年,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有关主题活动启发下,她走访基层发现,民众非常关心如何让农村产业更强大、农民更富裕。

  去年,围绕打造“舌尖上的新质生产力”,她推动自己领衔的未来食品实验室与嘉善县24家食品企业成立创新共同体,结合当地特产研制黄桃奶昔、甜瓜牛奶果汁等年轻化、健康态的新产品,带动种植户增收。

  “我们要用科技让‘土特产’孕育出致富的‘金娃娃’,赋能历史经典产业、县域经济。”刘东红说。

  浙江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衢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刘慧琴也将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此前,她和团队育成浙江省农业主导品种“衢椒1号”,为广大农民新增效益数亿元。

  眼下担任龙游县副县长的刘慧琴又关注到当地的县域特色产业——渔业产业。“龙游渔业产业已形成特色,设施养殖规模不断增长、溪流鱼产业初具雏形。希望推动更多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为优良养殖品种引进、苗种繁育生产、科技创新项目合作等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推动产业现代化。”

  浙江省政协常委,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委会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陈为能围绕新型储能产业建议,要支持“新能源 储能”一体化开发,提高绿电上网能力和消纳水平。比如,在电网调节支撑能力不足的关键节点和供电能力不足的偏远地区、海岛等电网末端合理配置电网侧储能,用科技进步成果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实际需求。

  走好创新路,需要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提供更多发展平台。

  浙江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汪爱英说,目前,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助力不少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加快了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步伐。

  她建议,可以以大型科研仪器管理单位为单元,结合开放共享绩效考核评价结果,提供稳定的运行补贴,提高开放共享积极性。“对表现突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要给予奖励,增设专门的职业通道和人才计划,增强荣誉感,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宁波市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第一城”。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大学医学部执行主任刘昱提出,要加强该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建设,让青年科技人才在甬更好发展。比如,加大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支持力度,提升重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覆盖率,力争使有意愿、符合条件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实现博士后工作站全覆盖。

  走好创新路,需要画好同心圆、汇聚众人力。

  2024年,浙江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2%,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4位,人才资源总量持续增加。

  统一战线力量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省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科学家、民营企业家主体作用,构建“科学家 企业家”创新联合体,打造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通过跨界互动、创新驱动,加速转化科技成果为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比如,2024年,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科技厅共同建立“之江同心·新知新质圆桌会”工作机制,围绕通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举办11场圆桌会,动员300多名党外代表人士科学家、500多名民营企业家和50多名金融界人士共同参与,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统一战线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浙江要做深做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的文章,做深做实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文章,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结合人工智能产业,浙江省政协常委、台盟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浙江省台联专职副会长陶骏举例说,浙江既有“通义千问”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也有网易伏羲“易生诸相”、海康威视“观澜”等为代表的垂直大模型,但“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具身智能体”的全产业链条尚未打通。

  他建议破除一些合作壁垒,比如扶持相关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推进垂直大模型的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复制,争取在“人工智能 ”的变革大浪潮中取得市场主动权和技术主导权。

  浙江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常委、火石创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金霞则建议,要成立科技金融创新联合体,探索科技、金融和数据三个核心生产要素的高效融合,探索科技企业的价值和风险评价模型,共同支持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前瞻创新浙江图景,大道昭昭,人才济济,未来可期。(完)

【编辑:梁异】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