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野史秘闻 • 正文

晚清时期的军队看着这么强悍,怎么连白刃战都不会打了?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咱们都知道,晚清败仗打的多。但大多数影视剧拍大清打败仗,一般都是固定套路。  

先是清军貌似英勇地冲锋,在一阵猛烈的洋枪洋炮后,硝烟弥漫尸横遍野,最后再给一两个被打得满脸是血的清军士兵特写:饱含倔强或者不甘心的眼神,可惜最终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总而言之吧,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是1840年以后,清军之所以接二连三地惨败,完全是武器装备不行,冷兵器实在和洋枪洋炮没法打。要是真打白刃战清军还是可以的。就像当年梁家辉刘晓庆主演的《火烧圆明园》,里面大清军队勇敢冲向英法联军,冒着炮火和英法联军肉搏,从镜头里那些细节处理来看,那真是不吃亏。
  

据说,上个世纪80年代,就真有血气方刚的中学生,看完电影后激动地写热血影评,撂下话说:你们英法联军不就仗着船坚炮利吗?有本事咱们白刃战刺刀见红。而影片里还有一幕是僧王跟巴夏礼玩摔跤,把英国人直接摔进水池子了……更是加深了这个印象。  

那么问题来了,倘若真给晚清的兵勇们,在战场上拼刺刀的机会,他们真的可以吗?  

哥萨克、廓尔喀兵,都曾给清军白刃战刷数据。理论上说,大清军队的白刃战,是应该不差。  

毕竟大清就是靠白刃战起家的嘛,明末时,后金军队就有“满万不可战”的美名,以少胜多血拼明军,那是常见的事儿。  

比如像明朝名将熊廷弼,就这样描述过八旗兵(清军)的肉搏战能力:奴兵战法,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披重甲,骑双马冲前,虽死而后乃复前,莫敢退亡,则锐兵从后杀之,待其冲动我阵……  

简直就是既敢打,又会打!  

等到大清入了关,成功一统天下后,这“白刃战”能力,其实依旧不差。比如著名的中俄雅克萨之战,虽然清军在攻坚时吃了点亏,陷入围城战,但围点打援时遭遇的白刃战却一点也不含糊。  

当时,从黑龙江上游来了一队哥萨克,企图冲入城内。由林兴珠率领的清军藤牌兵负责堵截,增援之敌被消灭大半,剩下的俄军望风而逃,而林兴珠的藤牌军竟然不损一人。  

你看,面对凶悍的哥萨克,清军的白刃战真的是碾压,直接是零伤亡把对手打跪,也算是给“战斗民族”好好上了一课。  

当然,肯定有历史爱好者要质问,林兴珠的藤牌兵,那可是郑成功一手组建的,后来虽降了清军,但不好代表清军的战力吧!所以要补充说明下,郑成功为何要组建这支部队。当年在宁德护国岭一带,郑成功率军和清朝八旗梅勒章京(副将)阿格商打了一场遭遇战,双方刺刀见红决一死战。最终阿格商阵亡,但当时的清军的白刃战战斗力给郑正功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在人数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郑军却吃了大亏。因此郑成功回去后,痛定思痛,一怒之下组建了藤牌军。可见,当年郑成功的藤牌兵是以清军为肉搏战的假想敌,两军战力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  

而且在康乾盛世时,清军还有擅长肉搏战的索伦兵。每有紧急情况,都会调用索伦兵出场。特别是乾隆皇帝派军远征尼泊尔,甚至不远万里从黑龙江调了一千索伦兵出征。几乎重要战役都是索伦兵打头阵,面对同样擅长肉搏战的廓尔喀兵,揍得他们嗷嗷南逃。一场战役打下来,竟然能斩贼六百,俘获二百,索伦兵总共才一千人,能刷到这样的数据,足见其战斗力之强。  

所以理论上说,清军不该怕白刃战,也完全能打好白刃战。但残酷的事实是,自从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清兵的白刃战,从就不灵了。  

宁可要饭跑路也不愿上阵,这还是彪悍的蒙古马队吗?  

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的白刃战水平到底咋样?可以看看早期的大角沙角炮台争夺战。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野史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