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野史秘闻 • 正文

曹操足智多谋,为何没有统一中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最近,有很多三国迷都在讨论:东汉末年,汉室衰落,群雄四起,当时曹操占有黄河流域华夏一带,刘备占有四川及周边一带,孙权占有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三股实力当中,当推曹操实力最大。一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二是占有黄河流域华夏一带,面积广大,人员众多,兵强马壮。

    曹操足智多谋,依据常理他是一统天下的最佳人选,但是,曹操为何没有除掉刘备、孙权,而一统中国?曹操没有能力统一中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01政治上失人心

    首先是曹操本人性格方面存在缺陷。他生性多疑,充满自相矛盾,在性格方面是个多面人,比如他英明可断、奸诈多疑、刻薄寡恩等。他好杀人,比如灭孔融、杀杨修、害崔琰、废毛玠等,害死了大批士人和人才,人称曹操为一代奸雄。
     

    在东汉,很讲究名节操守的人,心里都不愿意接受曹操这种人。比如孔明、庞统、周瑜等天下名土都归顺于刘备、孙权帐下。起初,一大批追随曹操名士,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了曹操的真面目后,这些人不是背叛了曹操,就是被曹操杀死或逼死,比如陈宫、荀彧等。曹操好杀戮的做法,对其招贤纳士的人才政策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不臣之心暴露过早。他政治上“奉天子以令不臣”,经济上“修耕植以蓄军资”,四处征战,拓土开疆,到建安元年则干脆自专朝政,开始把“皇袍当做内衣穿”。那些对他曾抱有某种幻想的拥汉派官僚,如荀彧、崔琰等,则或与他分道扬镳,或消极对抗,但他们不是被杀,就是被废。

    再次是其失民心。一是在战争中动辄“屠城”、“残戮”,滥杀无辜。比如:初平四年(193),曹操以其父被杀为借口东征陶谦,凡所下之城“皆屠之”,“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徐州百姓几乎被屠戮净尽。

    建安三年(198),曹操征吕布,先屠彭城,进至下邳后又决泗、沂水灌城;官渡之战,操擒绍将淳于琼,割其鼻,杀士卒千余人,皆取其鼻,牛马割唇舌;曹操攻邺,决漳水灌城,城中死者过半。是战争就总要杀人,但如此残忍地杀戮平民、虐待敌方俘虏并辱及战死者,实在令人心寒。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征荆州,十余万士民宁随刘备南逃,甘与同败,也不肯归附曹操;而次年曹操“欲徙淮南民”,则“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于吴”就是明证。

    还有繁重的赋税、徭役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如建安九年(204)攻打袁谭时,因河川结冰,船无法通行,曹操便强迫百姓凿冰以通船,“民惮役而亡”,被捕获后即处以死刑。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为征三郡乌桓,先“凿呼沲水入泒水,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

    次年,曹操“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从这些记载,不难看出其时徭役的繁重程度。从建安十年(205)起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几乎平均每三年就会发生两起农民或屯田客甚至地方官吏的起义或暴动。其失民心于此可见一斑。
    

    02由于失策造成重大军事行动失败

    比如:赤壁之战,曹操由于过于自信和轻率,最后惨败于东吴,便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所以曹操输了赤壁之战,也就失去统一天下的优势。

    汉中之战,曹操大败。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进兵汉中,曹操遣曹洪率兵往援,并于次年七月亲自西征。二十四年,爱将夏侯渊被蜀将黄忠斩首。这年三月,曹操自长安出斜谷进入汉中,与刘备相持月余,因无取胜希望,不得已而引兵回长安。由此,刘备遂据有汉中,并于七月称汉中王。当时曹操已经是61岁的老人了,真是岁月饶人,争夺天下更是渺渺茫。

    虽然曹操占据了天时之利,但当时东吴占了地利,西蜀据了人和,各国英雄辈出。就算曹操能力再强,可统一天下也得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才能完成的。其实曹操早有谋划,为曹魏统一天下也做好了铺垫,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让那个老不死的司马懿钻了空子,夺取了曹魏政权并统一了天下。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野史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