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头条 • 正文

呼吸道感染后久咳不愈?试试“呼吸康复法”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作者:刘阳禾

  在经历过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后,不少人会发现尽管“急性症状”消失了,但“久咳不愈”的情况却随之出现,“病好了,也没完全好”成了困扰生活的小难题。对此,农工党党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小燮建议采用“呼吸康复法”,为了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还应该提前进行“呼吸储备”。

  久咳不愈可能是“气道过敏”

  “大部分的久咳不愈,是因为病毒感染之后,气道发生了‘高敏反应’,类似于气道的‘过敏’状态。”刘小燮解释,这种反应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久,如果不加干预,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甚至演变为慢性哮喘。

  此外,还有一些患者的久咳可能与体内病毒未完全清除有关。“有时,即使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已转阴,也并不意味着病毒完全被清除。”刘小燮提到,体内残留的病毒或细菌仍可能刺激气道持续分泌痰液,而人体为了排除这些分泌物,会通过咳嗽做出保护性反应,这种恢复往往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如何区分究竟是“过敏”还是“病毒”?那要看是干咳还是有痰。如果是长期干咳,刘小燮建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平喘类、抗过敏类药物;而如果咳嗽时带有痰液,则最好通过“有效咳嗽”将痰液尽量咳出体外。

  此外,不少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有些患者因咳嗽、咳痰感到气道憋闷,还有些患者则因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被新感染加重,从而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刘小燮表示,事实上,只要有呼吸过程中的障碍,都可以进行“呼吸干预”。

  如何做好“呼吸康复”?临床常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方法。

  缩唇呼吸是将嘴唇撅成“吹口哨”的姿势,用鼻子缓慢吸气,再通过撅起的嘴唇呼气。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打开部分闭塞的气道和肺泡,从而改善呼吸困难,甚至提高患者的呼吸效率。

  腹式呼吸则是“吸气鼓肚子,呼气瘪肚子”。刘小燮建议患者在做腹式呼吸时,可以尽量把气往肺的下方去吸,并用手触摸上腹部或肋骨下方,以感受气流进入下肺的过程。这种深层次的呼吸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还可以增强肺部功能。

  提前训练“呼吸储备”降低感染风险

  康复,往往是临床干预的“最后一步”。在刘小燮看来,更重要的是提前干预,也就是通过运动训练等方式,提升身体抵抗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防范呼吸道感染,提高“呼吸储备”是不二法门。“事实上,许多自我感觉健康的人群,可能都存在‘呼吸储备’不足的问题。”刘小燮表示。

  呼吸储备的强弱,往往通过心肺耐力和呼吸肌的力量来衡量。而心肺耐力的强弱直接体现在运动耐力上;呼吸肌的强弱则直接影响了呼吸储备的质量。

  刘小燮提示,提升呼吸储备的有效方法包括有氧运动、肌力抗阻训练和柔韧性训练。“这三种运动类型各有侧重,能从不同方面提升身体机能。跑步、快走、爬山、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抗阻训练则专注于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训练可以重点训练与呼吸相关的上半身肌肉,如肩部、颈部等,通过充分的拉伸,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对于健康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来说,科学合理的运动频率尤为关键。每周进行3至5次有氧运动、2至3次抗阻训练,以及每天适量的柔韧性训练,不仅能提高呼吸储备,还能促进全身健康。刘小燮分享,“此外,如果想要重点训练呼吸肌,可以在市面上选择专业的部分手持呼吸训练设备,这就像是为呼吸肌购入一台用于训练的‘哑铃’。”

  然而,如果呼吸道已经被病毒感染,则应注意,不宜在恢复阶段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循序渐进是运动恢复的关键。”刘小燮表示,呼吸道恢复初期的神经系统相对脆弱和敏感,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自主神经系统变得更加紊乱,这不仅可能延长恢复时间,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这时应以轻微活动为主,例如散步或逛公园等,待身体逐步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长。从日常活动到适度的运动,逐步过渡到一定强度的训练中去,避免呼吸道经历二次伤害。“同时,还要注重维生素C、维生素D的补充。有研究表明,这些维生素在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预防感染,还可以帮助人体尽快恢复正常机能。”刘小燮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编辑:刘阳禾】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