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历史上的事件,其实也是和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息息相关的,有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去慢慢了解历史,或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去解释历史,就会更加通俗易懂了。
在古代作战的时候,不管是士兵还是将军,都要穿上厚厚的铠甲,可是在战争结束后,将军总会要求士兵不能立即脱掉铠甲,这基本上已经成为古代战场上一个不成文的硬性规定了,于是很多人就比较好奇,为何不让脱掉铠甲呢?
古代铠甲的发展历史
在先秦时期,其实铠和甲是分开的,其中铠指的是铁制造的部分,甲指的是皮革制造的部分,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其实铠甲是分开的,有人用甲,有人用铠,当时处于冷兵器时代,并且武器没有那么先进,所以这些分开的铠甲也具有不错的防御能力。
随着兵器的不断发展,弓箭或者各种刀枪棍棒都变得十分强悍了,人们逐渐发现一个问题,原本分开的铠甲已经无法防御敌人的进攻,于是人们不断经过改良,将铠和甲合并起来,创造出来铠甲,我们后人也将其称之为盔甲。
铠甲就是将数以千计的甲片和铁片组合在一起,最后成为一套具有防御能力的战服,这种衣服因为用材比较讲究,再加上铁本来就比较重,所以整体重量达到五十斤以上,这样重量的衣服穿在身上,我们今天的人想都不敢想,可是秦汉时期的古人,不仅需要穿着这些铠甲,还需要上战场杀敌,足以见得他们确实十分强悍。
这种铠甲除了重量比较大之外,还具有不透风的性质,毕竟为了战士们的安全着想,越是严实,就越安全,所以这个优点后来也成为战争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要是今天的人们,肯定是坚决不想穿这种铠甲的,不过我们今天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穿上铠甲也是没用的。
正是因为这种铠甲主要是为了抵御冷兵器的攻击,所以到了明清时期,冷兵器已经接近尾声,各种枪支弹药逐渐出现,因此这种铠甲在战场上的用途越来越小,甚至因为其笨重的特点导致人们行动不太方便,所以聪明的古人开始对铠甲进行第三次改良。
这次改良主要是把铠甲上原本的铁片减少了一部分,并且多加了一些棉片,这样一来,铠甲的重量减少了,同时还减少了炮弹射击到人的冲击力,防止士兵被震伤或者震死,这时候的铠甲我们称之为绵甲。
绵甲虽然重量减少了一些,但是和铠甲还是一样不透风,所以在长时间穿着的过程中,战士就会十分闷热难受,一旦战争结束,很多人都想立即脱掉铠甲,让自己好好凉快一下,可是历史证明,有很多人因为迅速脱掉铠甲而丢了小命,所以有经验的领导命令战士不能立即脱掉铠甲,背后原因我继续为你深入分析。
为何不允许立即脱掉铠甲
从战争的角度来说,正所谓兵不厌诈,在一场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战争就彻底结束了,因为退去的敌军很有可能突然杀个回马枪,让战士们措手不及,所以有经验的将军,都明白这些道理。
既然明白这些道理,当然就要要求士兵去努力防止最坏的结果发生,所以在一场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坚决不允许士兵立即把铠甲脱掉,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做好随时还要战斗的准备,要是士兵把铠甲脱掉,突然遇到对方突袭,那就彻底完蛋了,毕竟失去铠甲防身的士兵,战斗力将会大大下降,敌军消灭士兵易如反掌。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在一场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也是不应该脱掉铠甲的,这样可能因为冷热差距较大导致人的身体吃不消。历史上有很多厉害的大将军都因为脱铠甲吃了亏导致死亡,比如明朝的开国大将常遇春,就是年仅四十便因为迅速脱铠甲导致生病去世。
在古代甚至有“卸甲风”这样的疾病之说,虽然很多人对这种病的根源解释不太正确,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样的事情,至于其中的原理是什么,或者说迅速脱掉铠甲会导致生病的原理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因为冷热差距较大,身体适应不了所致。
当人们在战争中穿着几十斤重还不透风的铠甲运动时,就像我们在桑拿房蒸了很长时间桑拿一样,全身的皮肤毛孔都因为受热而张开了,一旦这个时候突然从桑拿房出来,用冷风吹一下,就会导致毛孔受冷立即收缩,在毛孔迅速收缩的过程中,人的身体显然是无法适应的,所以就很容易因此生病。
这个现象虽然解释起来有些复杂,但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很容易理解的,小时候放学走路回家,想要脱掉外套,父母都会坚决不允许,要是有时候自己不听话偷偷脱掉,很有可能就会生病了,我想很多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
结语
历史其实就是对某个已经过去的时期进行记载,这些记载包含了人物传奇故事以及生活百态,既然是真实存在过的,那么很多规律其实也就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相似之处,哪怕时代不同了,但有些规律和其中蕴含的哲理,还是一直不会变化的。
古人之所以不让战士在战争后立即脱掉铠甲,一方面考虑的是敌人突袭,另外一方面又是为士兵身体健康着想,既然立即脱掉铠甲有危险,那为何不等一下再脱掉铠甲,不仅对战争有好处,对士兵身体也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